tp钱包官网下载app安卓版最新版本 2022级数字媒体技术(新迈尔)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5-05-05 06:38    点击次数:162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新迈尔)专业

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

2022年6月

编制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于数字媒体技术(新迈尔)专业,由刘源、王泓蘇执笔,童红兵、常志东、汪健、高于辉、王鑫鑫、丛文君、韩笑、李婧婧、孙雅君、耿娟、顾芸、张潇、马文文、范冠伟、张若然、杨勇、崔越等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订,经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论证后,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报学院党委会通过后,形成此稿。

执笔人签字:

系部负责人签字: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字:

数字媒体技术(新迈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数字媒体技术(新迈尔)

专业代码:510204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为6年。

四、职业面向

表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职业面向、行业与岗位类别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掌握VR终端相关设备的搭建和检测、VR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VR应用系统的运行与管理等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面向VR产品制造、VR产品销售、VR技术应用等领域,能够从事VR系统工程设计、VR应用系统运行与维护及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岗位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 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法制观念,树立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具有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勇于奉献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 创新思维;好的生活习惯。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 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6)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 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7)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 知识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内涵和总体思路;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知识;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并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培养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2)专业知识。掌握虚拟现实建筑表现图像处理基本知识;掌握酷家乐软件的基本操作与项目实操展示;掌握交互设计的方法和规范,熟练掌握交互设计文档的撰写与使用;熟练掌握虚拟现实建筑表现三维建模规范、常用建模技术和方法;熟练掌握虚拟现实建筑表现脚本开发C#语言基础语法、语句结构、数组、枚举、泛型、委托等理论知识;熟练掌握Unity地形、粒子系统、灯光与材质的应用、掌握Unity游戏对象、组件、协程、碰撞检测等知识;掌握通过键盘、鼠标及VR眼镜等外设进行交互体验的设计与制作。

3. 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要求。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具有社交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我推荐和择业能力;具有市场调查能力,能熟练进行市场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能够承担一定压力;爱岗敬业,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具备物联网VR专业所需基础能力。

(2)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具有了解虚拟现实技术行业,具备分析行业动态发展的能力;具有科学的、理性的分析方法,同时具备艺术性的分析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并能够自觉地学习自己领域内的新技术;具有一定的艺术视觉设计基础,具备熟练的VR场景设计能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制作软件和设备按设计思路制作VR场景、VR/AR虚拟现实设计等作品;具备VR场景美术与程序开发能力;具备使用unity主流引擎进行虚拟内容制作的能力。

(3)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为保证学生毕业能更好的从事本职业工作,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岗位,学生可根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校期间根据专业学习把握程度及专业学习进度,分别在1.2.3.4.5学期分别考取相应专业等级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为毕业生更为用人单位欢迎,还要要求考取VR技术应用于开发等证书。

表2: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要求

六、职业能力与岗位标准分析

表3:职业能力与岗位标准分析表

七、课程体系结构框架

(一)课程体系设计

1、数字媒体技术(新迈尔)专业学习领域

本专业以职业岗位对实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出发点,通过岗位调研、企业调研、从业者调研、毕业生反馈和院校调研等途径,全面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确定本专业就业岗位对人才在知识、技能、能力及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然后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反复论证、构造和完善,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高校教学规律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设计

2、校企共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时,我们淡化专业意识,面向相应的职业岗位群,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高度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把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作为课程整合和重组的原则,组建模块化、专业方向化的课程结构,创造性地构建高职教育的复合型课程体系结构。结合我校实际及校企合作的特点,设计相关课程体系结构。

利用与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优势和特色,设计适合本专业实习的学习和管理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先进专业技术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并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技能。

(二)实践教学体系

紧紧围绕虚拟现实专业群建设,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训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主线,积极建设、完善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图2 实践教学体系

(三)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体系总学分31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112学时,其中,传统文化素养课最低修满2学分,“四史”课程最低修满2学分。

公共选修课选课要求见《威海海洋职业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开课学期为1-4学期,传统文化素养课课程体系见下表。

表4:传统文化素养课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1

茶艺文化

2

28

35

电影中的新科技

2

28

2

书法艺术欣赏

2

28

36

红楼梦的生活智慧

2

28

3

古筝艺术讲读

2

28

37

品中国文人

2

28

4

海洋生物文化

2

28

38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

2

28

5

太极文化

2

28

39

中华上下五千年

2

28

6

形体训练

2

28

40

职业素养与礼仪

2

28

7

国画艺术

2

28

41

京剧艺术

2

28

8

油画艺术

2

28

42

捶丸高飞(高尔夫)

2

28

9

围棋

2

28

43

海洋牧场

2

28

10

妆容文化

2

28

44

航海文化

2

28

11

中国传统曲艺文化

2

28

45

海洋民俗文化

2

28

12

篆刻艺术

2

28

46

舞蹈艺术

2

28

13

跆拳道

2

28

47

趣味逻辑推理

2

28

14

剪纸艺术

2

28

48

不能不看的新疆

2

28

15

古琴艺术讲读

2

28

49

欧洲饮食文化

2

28

16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

2

28

50

红色电影赏析

2

28

17

恋爱心理学

2

28

51

职业心理学

2

28

18

趣味本草

2

28

52

《佩瑜怀瑾》话剧表演

2

28

19

趣味甲骨文

2

28

53

中国香文化

2

28

20

面塑艺术

2

28

54

粤港澳文化

2

28

21

彩绘葫芦

2

28

55

经典老歌

2

28

22

布艺

2

28

56

中国家风文化

2

28

23

大唐风韵

2

28

57

中国人物那些事

2

28

24

影视鉴赏(西方电影赏析)

2

28

58

红色文学鉴赏

2

28

25

影视鉴赏(综合文化审美)

2

28

59

锡镶技艺

2

28

26

大学生实用《论语》

2

28

60

水彩画

2

28

27

孟子

2

28

61

中国民族文化景观赏析

2

28

28

传统养生体育

2

28

62

皮影文化艺术

2

28

29

毛泽东诗词鉴赏

2

28

63

大党百年风华

2

28

30

中国服饰文化

2

28

64

手工编织

2

28

31

中国饮食文化

2

28

65

纪录片赏析

2

28

32

海洋食品文化

2

28

66

中国传统修形养生体育

2

28

33

性格色彩学

2

28

67

古琴基础入门

2

28

34

情绪心理学

2

28

68

非遗民俗手工课:彩绘葫芦

2

28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第二课堂项目必须获得不少于20学分。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按类别分为六大模块,即A模块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学分不得少于6学分,不得高于12学分;B模块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学分不得少于2学分,不得高于10学分;C模块社会实践与志愿公益,学分不得少于2学分,不得高于10学分;D模块文体素质拓展,学分不得少于2学分,不得高于12学分;E模块技能特长与专业培训,学分不得少于2学分,不得高于12学分;F模块工作履历,不得高于12学分;G模块诚信学分,为扣分项。认定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5:“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标准

A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分值表(下限6学分,上限12学分)

类别

计分项目

学分

认定方式

备注

党校、团校

培训

党校、团校学习;

院系级青马班学习

2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组织部门)。

各系部需针对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开设有关讲座,并报团委审核备案。

学术报告与

讲座

思想政治与价值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优秀传统文化等学术报告、讲座以及各系部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列入第二课堂实践项目的报告与讲座(主讲人职称不得低于副教授)。

0.5学分/次

军事训练

(必修)

军训标兵

2.5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各系)。

参与军训

2学分

见习军训

1学分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学生手册》学习测试(必修)

≧80分

2学分

≧60、<80分

1学分

思政类第二课堂课程

思想成长、心理健康类课程,学习“学习强国”等

2学分

开课教师参考教务处第一课堂要求开设课程,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发布课程,并为学生评定授予学分;学生需签到并按照教师评价获得学分(组织部门)。

每学分对应16学时。

获得

相关

荣誉

国家级

一等奖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组织部门)。

1.奖学金、助学金等非比赛获得证书不计学分,可作为记录式评价按照特殊成就录入。

2.有特等奖设置比赛,其他奖项级别顺延。

二等奖

7学分

三等奖

6学分

省级

一等奖

5学分

二等奖

4学分

三等奖

3学分

市级

一等奖

3学分

二等奖

2.5学分

三等奖

2学分

院级

一等奖

2学分

二等奖

1.5学分

三等奖

1学分

系级

一等奖

1学分

二等奖

0.8学分

三等奖

0.5学分

B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类分值表(下限2学分,上限10学分)

类别

计分项目

学分

认定方式

备注

专利

发明专利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产学研)。

第一作者、第二、三作者和其他作者分别乘1、0.8、0.6的系数。

实用新型专利

5学分

外观设计专利

4学分

论文专著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教务处)。

非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4学分

出版专著

8学分

文学作品

国家级纸质杂志媒体发表作品

4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团委)。

按每件计分,博客、论坛等其他网站不计分。

省级纸质杂志媒体发表作品

3学分

市级纸质杂志媒体发表作品

2学分

主要门户、教育主管部门网站发表作品

1学分

学院或团委官方媒体平台发表作品

0.2学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

国家级立项并顺利结题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组织部门)。

1.项目负责人、第二、三参与者和其他参与者分别乘1、0.8、0.6的系数。

2.立项可得对应分数的一半。

省级立项并顺利结题

6学分

市级立项并顺利结题

4学分

院级立项并顺利结题

2学分

创新创业大赛

国家级

一等奖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组织部门)。

1.有特等奖设置的比赛,其他奖项级别顺延。

2.项目负责人、第二、三参与者和其他参与者分别乘1、0.8、0.6的系数。

3.同一项目获得不同的学分认定的,不重复计算,按最高值计算。

4.指招办、团委组织国家承认的创新创业大赛。

二等奖

7学分

三等奖

6学分

省级

一等奖

6学分

二等奖

5学分

三等奖

4学分

院级

一等奖

3学分

二等奖

2学分

三等奖

1学分

院级比赛参与者

0.5学分

系级

一等奖

1学分

二等奖

0.8学分

三等奖

0.5学分

创新创业类第二课堂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

2学分

参考教务处第一课堂要求开设课程,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发布课程,并为学生评定授予学分(组织部门)。

每学分对应16学时。

自主创业

法人身份注册公司

5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招生就业处)。

C社会实践与志愿公益类分值表(下限2学分,上限10学分)

类别

计分项目

学分

认定方式

备注

寒暑假集中社会实践结题、志愿服务活动

国家级结题团队成员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团委)。

1.立项须合格结项。

2.社会实践团队人数原则上5-10人。

3.志愿者服务项目人数不限。

省级结题团队成员

5学分

院级结题团队成员

2学分

日常社会实践、志愿公益类活动

国家级,考核合格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团委)。

1.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加分原则:等同于市级志愿服务。

2.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事迹加分原则:等同于市级志愿服务;事迹突出者等同于省级志愿服务。

3.集体奖项每位成员加分原则为:团队人数(≦5人)乘以系数0.8,团队人数(>5人)乘以系数0.5。

省级,考核合格

5学分

市级,考核合格

3学分

院级,考核合格

2学分

系级,考核合格

0.5学分

社会实践、志愿公益类第二课堂课程

社会实践、志愿公益等课程

2学分

开课教师参考教务处第一课堂要求开设课程,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发布课程,并为学生评定授予学分;学生需签到并按照教师评价获得学分(组织部门)。

每学分对应16学时。

获得相关荣誉

国家级

一等奖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特殊成就录入(团委)。

集体奖项每位成员加分原则为:团队人数(≦5人)乘以系数0.8,tp官方下载安卓最新版本团队人数(>5人)乘以系数0.5。

二等奖

7学分

三等奖

6学分

省级

一等奖

5学分

二等奖

4学分

三等奖

3学分

市级

一等奖

3学分

二等奖

2.5学分

三等奖

2学分

院级

一等奖

2学分

二等奖

1.5学分

三等奖

1学分

D文体素质拓展类分值表(下限2学分, tp官方下载安装app上限12学分)

类别

计分项目

学分

认定方式

备注

体质健康测试

(必修)

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并通过

1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思政基础部)。

文体竞赛

国家级

一等奖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组织部门)。

集体奖项每位成员加分原则为:团队人数(≦5人)乘以系数0.8,团队人数(>5人)乘以系数0.5。

参与院系级及以上的文体活动(非竞赛),按照同等级别文体竞赛二等奖乘以系数0.8计算。

二等奖

7学分

三等奖

6学分

省级

一等奖

5学分

二等奖

4学分

三等奖

3学分

市级

一等奖

3学分

二等奖

2.5学分

三等奖

2学分

院级

一等奖

2学分

二等奖

1.5学分

三等奖

1学分

系级

一等奖

1学分

二等奖

0.8学分

三等奖

0.5学分

系级展示类作品活动

0.3学分

文体活动参与

在“到梦空间”系统中成功签到签退

院级活动

0.3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组织部门)。

系级活动

0.1学分

文体类第二课堂课程

文艺、体育、艺术类等课程

2学分

开课教师参考教务处第一课堂要求开设课程,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发布课程,并为学生评定授予学分;学生需签到并按照教师评价获得学分(组织部门)。

每学分对应16学时。

E技能特长与专业培训类分值表(下限2学分,上限12学分)

类别

计分项目

学分

认定方式

备注

等级考试

计算机

等级考试

一级

1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教务处)。

相同类别只计最高分。

二级

2学分

三级

4学分

四级

8学分

英语等级

考试

四级

2学分

六级

3学分

普通话等级考试

1学分

职业资格证书

参加国家认可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

2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产学研)。

例如会计师证、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电气工程师证等。各系部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计学分证书,报团委审核备案。

驾照

3学分

公共类竞赛(数学、英语等竞赛)

国家级

一等奖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思政基础部)。

1.有特等奖设置的比赛,其他奖项级别顺延。

2.项目负责人、第二、三参与者和其他参与者分别乘1、0.8、0.6的系数。

3.同一项目获得不同的学分认定的,不重复计算,按最高值计算,二类比赛(由教务处认定)减半加分。

二等奖

7学分

三等奖

6学分

省级

一等奖

6学分

二等奖

5学分

三等奖

4学分

院级

一等奖

3学分

二等奖

2学分

三等奖

1学分

院级决赛参与者

0.5学分

专业技能大赛

国家级

一等奖

10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由相关组织部门统一录入(教务处)。

1.有特等奖设置的比赛,其他奖项级别顺延。

2.项目负责人、第二、三参与者和其他参与者分别乘1、0.8、0.6的系数。

3.同一项目获得不同的学分认定的,不重复计算,按最高值计算,一类、二类大赛界定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技能大赛管理办法》为准,二类赛减半加分。

二等奖

9学分

三等奖

8学分

省级

一等奖

8学分

二等奖

7学分

三等奖

6学分

院级

一等奖

3学分

二等奖

2学分

三等奖

1学分

院级决赛参与者

0.5学分

专业类第二课堂课程

专业类技能课程

2学分

开课教师参考教务处第一课堂要求开设课程,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发布课程,并为学生评定授予学分;学生需签到并按照教师评价获得学分(组织部门)。

每学分对应16学时。

F工作履历类分值表(无下限,上限12学分)

类别

计分项目

学分

认定方式

备注

学生干部

任职

院学生会主席

3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组织部门)。

1.其他院级组织最高级别职务低学生会一级,其他级别往后顺延至部长级别。

2.学生干部任职不可重复获得,以最高分计。

学生会副主席、系学生会主席

2.5学分

学生会部长、系学生会副主席

2学分

学生会副部长、系学生会部长

1.5学分

系学生会副部长、班长、团支书、社团团长

1学分

学生会干事、寝室长、除班长、团支书以外的班委、社团副社长

0.5学分

学生干部第二课堂课程

学生干部培训课程

2学分

开课教师参考教务处第一课堂要求开设课程,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发布课程,并为学生评定授予学分;学生需签到并按照教师评价获得学分(组织部门)。

每学分对应16学时。

参加中央、省直机关组织的挂职锻炼

国家级

8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组织部门)。

相同类别只计最高分。

省级

5分

市级

3分

荣誉证书

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大学生、优秀社团干部等其他相关荣誉

国家级

6学分

省级

4学分

市级

2学分

院级

1学分

G诚信学分分值表(扣分项,无封顶)

类别

计分项目

学分(减)

认定方式

备注

活动缺席

重大活动临时退出

2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组织部门)。

诚信学分可累计减分。

查勤缺席

晚自习缺勤

1学分/次

“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实时记录或特殊成就录入(学生处、各系)。

早操缺勤

1学分/次

旷课

2学分/次

上课迟到

0.5学分/次

文明素养

违反《学生手册》等不文明行为,未达到违纪

1学分/次

宿舍卫生全院通报

1学分/次

宿舍卫生系部通报

0.5学分/次

宿舍晚熄灯系部通报

0.5学分/次

学生处分

警告处分

3学分

严重警告处分

5学分

记过处分

7学分

留校察看处分

10学分

注:

1:在校期间系级以上活动不得少于2次;学生个人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亚军)以上奖项者,其“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视为合格。

2:若无说明,则县级市获奖所得学分=地级市获奖所得学分×70%。

3:第二课堂学分上报后由“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指导委员会认定,凡《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标准》中未涉及到的,但需要予以认定学分的项目,需上报“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审核通过并备案。学分认定标准由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3学分,其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学分,《创新创业》1学分。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合理设计创新创业课程,形成选修必修、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引入创业元素,让创业氛围充满学校每一个角落,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创业实践。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业大赛、开设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创业实践教育;鼓励和活跃学生创业社团,加强专业指导,让学生创业社团开展自发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业观念和精神。

(五)各环节学时学分分配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修满158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58学分,第二课堂20学分,专业课程100学分。必修课程为114学分,选修课程至少44学分。具体见表6、表7。

表6:学分、学时分配表

表7:学期必修课周学时分配表

(六)课程介绍

1.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共开设13门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大学英语、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具体各门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详见表8。

表8:数字媒体(新迈尔)专业公共必修课程描述表

教学要求:

1.教学条件:

硬件: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最优化

软件: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邀请心理学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心理测试法;情景教学法

3.师资要求:

(1)岗位能力/专业知识

本课程的教师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对本课程的讲授有指教经验,能够熟练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同时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能熟练将其运用于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人格魅力

教师的品格魅力将吸引学生,一个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及优雅风度的教师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往往会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学科的喜爱。最终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4.考核方式:

考核的方式为论文或大作业形式的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提问、小组活动考核各占10%。

5.课程资源:

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仿真软件等。

学校图书馆有足量的心理学图书,满足学生涉猎心理学知识的需要。学生们可以从这些书籍中了解到与自身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让自身心理素质得到更好地提升

2

9

安全教育

素质目标:

通过安全教育,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目标:

通过安全教育,学生应当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了解安全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安全教育,学生应当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教学条件:

硬件: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最优化;

软件: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安全教育方面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3.师资要求:

岗位能力/专业知识

本课程的教师具有学生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本课程的讲授有指教经验,能够熟练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同时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视频学习与章节测验两部分。视频学习占50%,章节测验占50%。

5.课程资源:

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等。

学校图书馆其它有关安全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10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

主要内容:(一)军事理论部分

军事训练部分

教学要求:

1.教学条件:

硬件: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最优化;

软件: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军事方面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3.师资要求:

岗位能力/专业知识

本课程的教师具有军事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本课程的讲授有指教经验,能够熟练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同时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两部分。军事训练占50%,军事理论占50%。

5.课程资源:

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等。

学校图书馆有足量的军事类图书。

11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部分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第三部分 自我认知与调整

第四部分 就业准备

第五部分 就业途径与求职

第六部分 就业权益与法律保护

第七部分 大学生职业适应

第八部分 创业教育

教学要求:

1.教学条件:

(1)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资历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2)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等;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相关活动。

(3)以多媒体教室教学环境为主,校内双创孵化基地为支撑,校外企业为补充,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职业情景,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

2.教学方法:

根据本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以及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视频教学、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

3.师资要求:

任课教师应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职业规划视野,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个人素养,具有团队精神,责任感强。在教学中,使用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白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4.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两部分:

(1)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表现、出勤率等。(占40%)

(2)结课作业,学生在上完此门课程后,能够撰写自己的简历,并把其成果作为此门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占60%)

5.课程资源:

为满足课程教学质量要求,现建有学习通课程资源库一套:包括:多媒体PPT课件,实际案例,各种素材资源等。

12

创新创业

总体目标:

(1)对创新创业有基本的了解:学习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

(2)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创业意识明显提高:对于当下的创业政策有清晰的认识,深度理解创新创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对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并能掌握几种简单的创新方法,尝试对现有事物进行改造;对组建团队、机会识别、商业模式开发、创业资源整合的方法有比较全面的掌握;对互联网经济趋势有较清晰的认识;学会撰写并演示商业计划书;学会初创企业运营决策和技巧,全方位提升创新、冒险、合作、执着的创业素质。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地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创新创业者的科学思维能力;懂得创业过程中的财务计算与分配能力;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概括、总结能力;通过加强社交能力,从而提升信息获取与利用,提高合作的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主要内容:

第一步:评价你是否适合创业

一、什么是企业

二、创办企业面临的挑战

三、从创业者的角度分析自己

四、增强你的创业能力

五、评估你的财务状况

第二步: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构思

一、企业类型

二、小微企业成功的要素

三、挖掘好的企业构思

四、筛选你的企业构思

五、分析你的企业构思

教学要求:

1.教学条件: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资历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2)依托学校双创孵化基地,为学生营造创业氛围和提供创业辅导;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

(3)以多媒体教室教学环境为主,校内双创孵化基地为支撑,校外企业为补充,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职业情景,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

2.教学方法:

(1)本课程实践性强,因此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开阔其思维,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通过课堂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要多运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学有所用。

(3)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导入创新创业的真实案例,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师资要求:

任课教师应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创业规划视野,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个人素养,具有团队精神,责任感强。在教学中,能够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创业实训辅助教学工具、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开阔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4.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两部分:

(1)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表现、出勤率等。(占40%)

(2)结课作业,学生在上完此门课程后,能够撰写一份创业计划书,并把其成果作为此门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占60%)

5.课程资源:

为满足课程教学质量要求,现建有学习通课程资源库一套:包括:多媒体PPT课件,实际案例,各种素材资源等。

13

劳动教育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参与劳动自觉性与积极性;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素养。

知识目标:

1.认识劳动的意义与重要性;

2.了解劳动分工;

3.掌握基本的家庭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技术技巧。

4.认识父母与劳动的辛苦,意识到珍惜、节约劳动成果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1.具备基本的家庭劳动与日常劳动能力;

2.具备基本的劳动组织与分工能力;

3.具备基础的生产劳动能力。

主要内容:

1.校内外志愿劳动、公益劳动

2.校内外集体劳动

2.劳动技术知识

3.家庭劳动教育

教学要求:

教学条件:

应创造保证学生劳动过程安全的校内外劳动环境,例如教室、实验实训室、校园、户外等劳动场所。

调动社会资源,邀请专家举办劳动教育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

1.讲:教师讲解有关生产劳动的任务、要求,做好劳动组织和分工。

2.做:组织学生亲自参加劳动实践过程、完成劳动任务。

3.议:每次劳动结束后,评议学生表现和劳动任务情景。

师资要求:

任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劳动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个人素养,具有团队精神,责任感强。

考核方式:

劳动任务实操考核。

课程资源:

1.劳动教育宣传视频;

2.科学合理的劳动任务设计;

3.充足、科学的劳动道具和工具。

2.专业课程

本专业共开设15门专业课程,包括5门专业基础课程和10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素描、三大构成、Photoshop图形图像设计、UI界面设计、3ds Max软件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场景设计与建模、VR引擎场景美术、酷家乐基础应用、全景室内外场景渲染、VR交互程序开发、综合项目设计实战、商业项目提案综合集训、XUI商业项目实训、岗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具体各门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详见表9、表10。

表9:数字媒体(新迈尔)专业专业基础课程描述表

教学要求:

11. 教学条件: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实施一体化教学。这就对专业实训室有更高的要求:

配置服务器:用来存放教师提供素材以及所有学生上机完成作业内容。

12.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选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练习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等。

13. 师资要求:

任职教师对数字多媒体相关专业及所教授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设计美学理论知识、熟练运用Photoshop软件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广告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合作意识、交流和沟通的职业能力。

14.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大作业

总评考核(100%)=过程考核(40%)+大作业(60%)。

具体分配方式如下:

15. 课程资源:

(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全国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网店美工》

(2)网络资源建设:如网络课程资源;

(3)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仿真软件等。

(4)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

4

UI界面设计

素质目标:

1、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审美及艺术修养;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语言表达、沟通能力。

知识目标:

1、移动端、PC端设计基础;

2、设计需求解析与调研;

3、产品文档编写;

4、移动端原型设计与优化;

5用户分析;

6、页面设计、

切图、标注与适配。

7、项目包装;

8、项目解说。

能力目标:

1、对设计需求的分析能力;

2、语言组织能力;

3、设计创意的开展实践能力;

4、页面设计的执行实操能力;

5、电脑综合设计能力。

主要内容:

1、移动UI概述及UI设计的范畴、流程、学习方法;

2、设计免费资源及网站、APP设计基础、常见手机系统及屏幕尺寸与;

3、界面布局及规范及APP软件界面设计;

4、常见APP分类及游戏APP分类;

5、BRD、MRD、PRD文档的介绍及其关系

6、文档格式与内容

7、需求文档的撰写

8、产品流程图及常见绘制工具应用

9、页面功能分析及操作

10、绘制原型图

11、页面设计流程风格稿设计

12、主界面设计与制作

13、登录页设计与制作

14、导页面介绍及分类

15、引导页设计流程

16、引导页优化

17、项目包装的内容及介绍

18、功能点选取及其文案设计

19、项目包装的配色及排版

20、项目实操—首页设计

21、项目实操—一级页面设计

22、项目实操—二级页面及其他页面设计

23、APP升级优化的介绍及设计方式

https://www.trustqb.net

24、页面升级实操

25、头脑风暴及思维导图

26、需求分析的调研报告

27、一级页面原型制作

28、二级页面原型制作

29、原型页面设计实操

30、页面切图

31、页面标注

32、页面适配

33、项目包装设计灵感与创意

34、项目包装设计素材的收集

35、项目包装设计案例

36、项目包装设计实操

37、项目答辩的准备及案例

38、项目答辩

39、作品集制作、包装及整理

教学要求:

1.教学条件: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实施一体化教学。这就对专业实训室有更高的要求:

配置服务器:用来存放教师提供素材以及所有学生上机完成作业内容。

2.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选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练习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方法等。

3. 师资要求:

教师对云计算相关专业及所教授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PS、AI等制作软件、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

4.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制作作品

总评考核(100%)=平时成绩(40%)+作品(60%)。

平时成绩(100%)=出勤(50%)+课程参与(50%)。

5.课程资源: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UI界面设计——创意表达与实践》

5

3ds Max软件应用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通过分组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施中的作品展示,培养学生表达和展示自我的能力与意识;通过互相评分,培养学生欣赏别人的品质;通过实验室实施5S管理理念,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知识目标:

掌握各类设计场景的项目分析;掌握各个视图、坐标与物体的位置关系;掌握软件操作方法;掌握效果图绘制方法。

能力目标:

具备三维空间想象力;具备二维图案编辑能力;具备独立绘制效果图的能力。

主要内容:

模块一:软件基础,认识软件功能,了解软件发展史,了解效果图制作流程;

模块二:基础建模,认识界面结构,设置用户界面,自定义视图布局;视图、快捷键、文件、对象的基本操作、运用修改编辑面板;

模块三:二维图形建模,用二维线建模,编辑样条线,挤出、车削建模、倒角、倒角剖面建模;

模块四:复合建模与修改器建模,用复合面板工具与修改器工具实现建模;

模块五:多边形建模,编辑多边形;

模块六:材质与贴图技术,认识材质编辑器,常见材质参数设置;

模块七:摄像机技术,室内摄影机、目标摄影机、VRay摄影机;

模块八:灯光技术,目标灯光、VRay灯光、VRay天空;

模块九:VRay渲染,渲染器介绍,渲染参数设置;

模块十:综合实战,室内空间场景建模。

教学要求:

16. 教学条件:

根据本课程特点建议理实一体化教学。这就对专业实训室有更高要求:

配置服务器:用来存放教师提供的素材以及所有学生上机完成作业。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主要在基本知识点讲解中使用。

练习教学法: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机房进行操作练习。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讲课过程中按照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演示教学法则是教师对所讲内容通过演示的形式进行讲解。

17. 师资要求:

任职教师对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及所教授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设计学与美学理论知识、熟练运用3ds max软件的能力以及进行三维场景建模的能力。

18.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上机考试

总评考核(100%)=过程考核(40%)+期末考核(60%)。

19. 课程资源:

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3DS Max效果图制作案例教程

2.网络资源建设:如网络课程资源;

3.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仿真软件等。

4.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邸锐 郭艳云 温宏岩.3ds Max+VRay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实例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表10:数字媒体(新迈尔)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描述表





Powered by tp官方下载安卓最新版本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