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钱包安卓版下载后如何快速上手? 基于成本法的绿星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发布日期:2025-05-05 07:44    点击次数:77

《物流经济学》

学院

管理学院

年级

2015级

专业班级

物流管理专业2班

组名

TNT小组

组长

杨培琛

组员

彭婷婷、吴海琦、钟嘉敏

赵嘉勇、仇诗雨、曾号

张兆良、张明

指导老师

廖诺

(2018年5月)

摘要

物流既是主要成本的生产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而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越来越多企业都在谋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根据企业在物流活动方面产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与利用,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有组织地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与考核等,在既定的服务水平下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分析: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小组实地走访相关的流通加工类的纸业公司,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且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分析企业的物流成本,并提出小组的优化建议,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分工

学号

姓名

主要工作

3115003844

杨培琛(组长)

统筹工作,整理排版,主要企业信息及流程、成本法核算以及优化

3215003861

彭婷婷

修改整体文章,整理汇总内容,主要负责绪论、企业信息和流程

3215003862

吴海琦

主要负责作业成本法核算

3215003864

钟嘉敏

主要负责传统成本法核算

3215003852

仇诗雨

主要负责文献综述的整理和作业成本法核算

3115003845

曾号

主要负责物流成本相关理论的整理

3115003846

张明

主要负责核算方法理论的整理

3115003847

张兆良

主要负责核算方法理论的整理,协助排版

3115003848

赵嘉勇

主要负责物流成本相关理论的整理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文献综述 2

1.2.1物流成本 2

1.2.2传统成本法 3

1.2.3作业成本法 4

1.2.4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对比 5

1.2.5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6

1.3研究问题 6

1.4研究意义 8

1.5研究框架与方法 9

1.5.1研究框架 9

1.5.2研究方法 10

2物流成本相关理论 11

2.1企业物流成本概念 11

2.2企业物流成本特点 12

2.3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12

2.3.1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13

2.3.2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构成及分类  13

2.3.3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14

3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15

3.1企业物流核算现状和问题 15

3.1.1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现状 15

3.1.2企业物流核算问题 15

3.2传统成本法理论介绍 16

3.2.1传统成本法概念 16

3.2.2传统成本法基本原理 16

3.2.3传统成本法计算的一般步骤 17

3.3作业成本法理论介绍 18

3.3.1作业成本法概念 18

3.3.2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18

3.3.3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一般步骤 18

3.4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区别 20

4绿星纸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分析 22

4.1绿星纸业概况 22

4.1.1基本情况 22

4.1.2业务模式 22

4.1.3业务特点 23

4.1.4企业物流组织分析 23

4.1.5业务组织结构分析 24

4.1.6小结 25

4.2绿星纸业运作流程分析 25

4.2.1供应物流现状分析 26

4.2.2生产物流现状分析 28

4.2.3销售物流现状分析 30

4.2.4企业运输车辆与物流设备分析 33

4.2.5库存布局分析 34

4.2.6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35

5物流成本分析 36

5.1企业物流流程分析 36

5.2基于传统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 39

5.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 49

5.3.1作业成本计算模型的建立 49

5.3.2应用作业成本法对公司物流成本核算过程 55

5.4基于价值工程方法的物流作业优化 65

6总结 68

附录1:会议记录 70

附录2:企业参观照片 78

附录3:感想 81

1绪论

物流领域作为“第三利润源”,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越来越多企业都在谋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根据企业在物流活动方面产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与利用,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有组织地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与考核等,在既定的服务水平下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基于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发现两种方法对于企业间接成本的归集有着一定的差异,进一步地分析发现作业成本法中,作业成本占比较大,可以通过优化作业中心,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流通加工类的纸业虽然在质量、成本、效率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对于“第三方利润源泉”的物流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流通加工类的纸业的物流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传统的阶段。存在企业物流管理理念淡薄,物流战略意识欠缺,物流资源分散,物流管理松散重叠,物流成本模糊,物流信息不成系统且传输不畅等问题。在企业运作中,物流开支一般占销售额的15%—25%,仅次于产品本身的成本,特别是纸业,从原材料到产成品,都有大量的物流进出,物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此外,大多数企业没有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也没有统一的物流管理与监控,还是沿用传统的人工搬运,基础的物流设备,由于企业需要控制物流成本,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企业的生产运营、仓储集装、运输配送,也没有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管理仓库的信息系统。

目前还是沿用人工记录台账的形式进行管理,因此,流通加工类的纸业销售部门很难把握产品的库存情况与控制物流成本,也难以准确预测,更难以指导企业的生产、运输、库存和配送等的物流计划。

图1-1流通加工纸业物流现状特点

1.2文献综述 1.2.1物流成本

图1-2物流成本文献综述

何明坷(2001)、李蒙蒙(2014)以不同角度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介绍关于物流成本的理论,如“黑大陆说”、“物流冰山说”、“第三利润源”、“效益背反论”等,说明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并且针对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了分析建模,以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为主题展开研究。

爱德华·弗莱哲利(2003)、冯耕中,汪应洛,汪寿阳(2007)将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分类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在企业物流成本定义中加入了“存货相关成本”,认为物流总成本包括以下各项:总反应成本、总存货成本、总供应成本、总运输成本和总仓储成本。

黄由衡(2007)、江娟,钟剑浩(2017)在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中,通过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系统地分析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和计算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中小企业经常发生的、占总成本比重大的、可塑性强的、常存在问题和难以解决的物流成本构成要素——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进行分析,研究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有关决策问题,构建物流成本控制的实施模型。

1.2.2传统成本法

图1-3传统成本文献综述

王平心,张枫,于洪涛(2000)在《传统成本法问题研究》中,通过研究传统成本法“成本转移”问题,探究批量差异、品种规格差异常见的“成本转移”形式,从时代的大背景反应电子技术革命下间接费用的大幅上涨而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传统成本法的应用会给企业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

1.2.3作业成本法

图1-4作业成本法文献综述

刘希宋(1999)将国外的《作业成本法:机理·模型·实证分析》翻译编纂,使得会计学第一次对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沈艺峰(2001)认为,实施作业成本法时要认清各项作业的成本费用的成本动因。

丁启叶,今帆(2001)、赵选民,张继伟(2010)等对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进行解释与分类,从成本归属的角度,把作业成本动因分为执行动因、数量动因和强度动因三类,并以案例为辅助,分析成本动因的选择、运用的方法。

李连军,王润芳(2000)、崔南方,钟秀丽(2003)、周永强,杨忠直(2004)等指出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并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适应性和意义。韩庆兰,朱晓丽(2004)在《作业成本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中,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进行具体演示。

李补喜,王平心,陈琳(2005)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合并理论研究》中介绍了成本动因合并原理,指出成本动因可在具有工作属性相同的和具有数量属性相同的作业中合并,并借助矩阵理论,构建数学模型。

吕晓洋(2012)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ND物流公司的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中,以SND为例,分别运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通过构建成本计算模型,并指出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中的适应性以及发展趋势。

1.2.4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对比

图1-5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比较文献综述

段阿卿(2006)从会计学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体系进行基本梳理,对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供了二者融合具体方法。

刘芳(2008)、黄生权,李素娟(2009)、张颖丽(2011)结合现代企业发展现状,从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核算程序、账户设置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深刻讨论了我国由传统成本法向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关键因素。

刘艳双(2010)、郭崇(2015)、位春苗(2015)、杨云飞(2016)、滕晔(2017)、史琳(2017)、顾佳佳(2017)、赵贺春(2017)等从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工作原理出发,结合案例进行具体核算,并对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验证两种方法在服装,机械制造,机械加工等制造型企业中成本计算中的差异,最终发现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有助于管理层的决策。

郭蕾和罗雅琴(2013)主要研究了物流行业的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通过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法能够引导企业管理人员聚焦成本发生的原因及动因,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

1.2.5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图1-6基于时间的作业成本法文献综述

杨头平,刘志学(2008)、上方宇通(2009)在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面,对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指出TDABC将时间作为作业成本法的统一的度量工具,并用具体数据进行了核算演示。

甘泉(2009)指出准确界定物流作业时间定额仍较为困难,对物流成本核算模型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叙述阶段,更深层次的内涵需要企业在实际管理中逐步付诸实践、验证。姚旻霏(2006)、智坚(2013)等对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陈艳(2011)认为在计算产品成本方面,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既能防止完全成本法下所出现的产品成本信息失真问题,又能有效地弥补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缺陷,还能反映出企业对有效产能的利用情况。

1.3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的背景与文献研究分析,发现:

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研究降低物流成本的理论与方法。虽然一些企业开始引入物流成本预算制度,作为物流环节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初步有了一些行业的定额指标。但是物流成本的预算缺乏准确性,国内没有规定标准的物流成本的定额指标,许多物流成本都隐藏在传统的会计统计中,没有被完整列入物流成本的范畴,对于变动成本的分析更是缺乏全面性,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把握仅限于运费、运输车队费用等一些常见的基本指标。

此外,由于我国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计算体系,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规范计算,因此,本文基于一家中小型的流通加工纸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的管理情况,提出关于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对比分析的研究问题,探究对于中小型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是否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流程与运作方式,通过成本分析法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重新划分、核算与管理,从而获得更准确合理的物流成本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益。

1.4研究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运用成本法分析研究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图1-7研究意义

1.5研究框架与方法 1.5.1研究框架

本报告在绿星纸业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以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分析对比模型,由此进一步阐述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当中的作用,具体的研究框架如下:

图1-8研究框架

1.5.2研究方法

表1-1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简要说明

文献阅读法

查阅国内外大量理论文献,主要以国内为主,同时参阅物流成本有关书籍、杂志的最新文献,借鉴其中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定量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企业的研究分析

实地调查法

实地走访深圳的一家中小企业,根据本文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类问题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谈咨询,并进行现场拍摄,获得更为准确的一手资料,确保本次报告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企业产品的物流成本进行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对比分析,了解企业从生产流程与产品成本的特点,以期在未来的物流管理中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矩阵分析法

在对企业的物流成本环节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运用矩阵进行计算,构建了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矩阵应用算法

2物流成本相关理论 2.1企业物流成本概念

物流成本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也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企业物流是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料、中间库存、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点到消费地点的有效流动与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整个过程。

企业物流成本是伴随着企业以上各项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由三部分构成:

图2-1物流成本概念

2.2企业物流成本特点

当今企业物流成本所反映出来的特点主要有:

图2-2企业物流成本特点

(1)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在企业中,绝大多数物流发生的费用被混杂在其他费用之中,而能够单独列出会计项目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是浮在水面上的、能被人所见的冰山一角而已。

(2)交替损益现象

物流成本的发生源很多,其成本发生的领域往往在企业里面是不同部门管理的领域,因此,这种部门的分割,就使得相关物流活动无法进行协调和优化,出现此长彼消、此损彼益的现象。

(3)不同企业间,物流成本难以相互比较

不同企业规定的物流成本科目不同,所以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比较。

(4)物流成本削减具有乘数效应

物流成本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物流成本的下降通过一定的支点,可以使销售额获得成倍的增长,而其上升一点,也可使企业利润成倍削减。

2.3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物流按其所处企业的领域不同划分,可分为生产企业物流和流通企业物流,相应的物流成本也可分为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

图2-3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2.3.1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是指在组织物品的购进、运输、保管、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货币表现,其基本构成如下:

表2-1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简要说明

人工费用

企业员工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

运营费用

运杂费、能源消耗费用、设施设备折旧费、保险费、办公费、差旅费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合理消耗,如商品损耗等

财务费用

支付的贷款利息、手续费、资金的占用费

管理费用

行政办公费、差旅费、税金

其他费用

硬件、软件费用,维护费

2.3.2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构成及分类 

生产性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保管、配送、回收方面的成本。与流通相比,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其物流成本的基本构成如下:

表2-2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生产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简要说明

人工费用

企业从事物流工作的员工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用

采购费用

运输费、保险费、合理损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等

仓库保管费

仓库的维护保养费、搬运费

营业费用

在物流活动中的能源、材料消耗费等

折旧费

物流设施、设备维护和折旧费,仓库的折旧费用

物流信息费

物流硬件费用、软件费用、维护费用等

财务费用

物流活动中的贷款利息、手续费、资金占用费等

2.3.3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物流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保管、配送、回收方面的所有成本和费用实际上就是货主企业物流成本的转移。其物流成本的基本构成如下:

表2-3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简要说明

人工费用

物流企业所有员工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用等

运输费用

运输费、保险费、合理损耗

仓库保管费

仓库的维护保养费、搬运费

管理费用

行政办公费、税金

折旧费

物流设施、设备维护和折旧费,仓库的折旧费用

物流信息费

物流硬件费用、软件费用、维护费用等

财务费用

物流活动中的贷款利息、手续费、资金占用费等

3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目前,我国还未出台针对现代各类企业的财务管理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关于如何核算企业成本以满足财务会计需要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相对缺乏。各个制造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因此,分析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状,探索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对策很有必要。

3.1企业物流核算现状和问题

3.1.1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现状  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物流成本不实行单独核算,而是将其分散到“材料采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帐户中进行核算。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忽视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国家又没有制定明确的核算规定,在企业企业中大多没有真正进行过物流成本的核算,即使个别企业进行过物流成本的计算,也因为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所提供的物流成本信息千差万别,缺乏准确性与可比性,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

3.1.2企业物流核算问题

图3-1企业物流核算问题

(1)企业成本核算目的不明确

目前,企业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只是想了解企业中的物流成本,没有达到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物流成本的阶段。因此,物流负责部门和会计部门花费很大精力计算物流成本,又因其用途的范围却相对较小,使得企业对物流成本计算的积极性不高。

(2)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内容不明确

在当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明确物流成本的概念及其核算方法。因此,企业没有切实掌握物流成本,弄不清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成本与促销费用的关系。  

(3)物流成本核算未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还停留在财务会计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与反映的层次,没有充分利用管理会计中的有关方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并运用到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经营决策等领域中,这使得物流成本的核算不能与其有效地利用结合起来。  

(4)物流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由于没有统一的物流成本标准,使得物流部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物流成本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同时,各个企业计算物流成本的范围本不相同,无法做有效的对比。  

(5)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

尽管国内财务会计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部分正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教育中没有相关物流及物流成本的知识,使得包括企业在内的绝大部分行业在职的会计人员没有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概念。

3.2传统成本法理论介绍 3.2.1传统成本法概念

传统成本法指企业支持成本分摊的方法,支持产品或服务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费用。

3.2.2传统成本法基本原理

传统成本法是以企业产品本身为成本分配对象,核算方法根据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相结合为依据,将成本项目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在发生时不能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先在“制造费用”总账中进行归集,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

简而言之,就是把生产活动中发生的成本费用,通过直接计入或分摊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即“资源→产品”。

传统成本核算系统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运用了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动因,而企业以不同数量、规格和不同复杂程度生产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时,这样的分配比率将导致不准确的产品成本。

3.2.3传统成本法计算的一般步骤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发生的制造费用分配的标准一般是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和工人工资。

图3-2传统成本法计算步骤

3.3作业成本法理论介绍 3.3.1作业成本法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制造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对作业动因的确认与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上去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3.3.2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下图显示了作业成本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图3-3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3.3.3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一般步骤

作业成本核算法采用的分配基础是多元的,它提高了产品与其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使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它的基本核算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图3-4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一般步骤

3.4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区别

表3-1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区别

传统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成本经济内容不一致

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对于管理生产的费用均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成本是完全成本,包括与生产产品相关的、合理的、有效的费用,也可以是期间费用,不论费用是否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

费用分配不一致

企业的间接费用是按产品消耗的生产时间或产量线性地分摊到相关产品上。不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

费用并不是线性地分配到产品上,而是采用成本驱动理论,将每个产品发生的费用归集到各自中去,克服了传统法“吃大锅饭”的现象

成本对象不一致

一般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可以是产品,也可以顾客、销售区域或销售渠道

透明化程度不一致

把成本的发生放进了一个黑箱里,企业不知道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

作业成本法就把这个黑箱打开了,寻找到产品的成本动因

应用条件不同

适应大批量生产和流水作业的生产模式,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较少的情况

适用规模较大,拥有强大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完善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的企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项目中的比重较大

核算程序不同

采用两步程序分配间接费用。首先将归集起来的辅助成本费用分配到各生产部门,然后将归集的总费用分配到各产品中去

首先依据资源动因,将费用分配到作业归集到成本库,再依据多种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账户设置不同

企业经营中发生的生产成本按“制造费用”、“直接人工”、“原材料”等进行账户设置,期间费用按其经济用途设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账户

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资源”账户开始,向上到“作业”账户,直到“产成品”账户,并且各账户下设置二级账户

4绿星纸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分析 4.1绿星纸业概况 4.1.1基本情况

表4-1基本信息

深圳市绿星纸业有限公司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深圳市绿星纸业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江岭路赤坳工业区二号厂房

主营商品

复印纸、不干胶纸、卷纸等各种办公用纸

所属行业

流通加工、经销批发行业

成立时间

2001年

员工人数

45人

仓库总面积

1000㎡左右

4.1.2业务模式

公司将购买复印纸、卷纸、不干胶纸的顾客按购买需求进行分类,加工和裁切成不同大小规格的办公用纸,加工制造好后的各种办公用纸,通过经销批发获得收益,由于纸制品价值较低,因此以薄利多销为盈利模式。该公司的仓库主要用于存放从供应商购买的原材料以及加工裁切完毕的产成品。仓库主要分为三部分:原料存放区域、产品加工区域和产成品存放区域,以下是简要说明:

表4-2区域说明

仓库区域

使用说明

产品加工区域

员工运用机器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裁切以及对完工的产品进行包装

原料存放区域

存放从供应商购买的各种原料纸

产成品存放区域

存放已经加工完毕的或者是按客户订单要求生产的、准备出库的产品

综上:该公司采用的是以纸制品的流通加工以及经销批发为主的业务模式。

4.1.3业务特点

(1)操作简单: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不同规格的裁切、包装。

(2)产品多样:主要产品有复印纸、传真纸、数码铜板纸、电脑打印纸、收银机机纸、不干胶纸等等。

(3)模式简单:主要的业务是生产加工和经销批发。

4.1.4企业物流组织分析

绿星纸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从原先的不完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完善。但绿星纸业仍然采用的是传统职能型的物流组织模式。绿星纸业的职能型组织包括生产、业务(营销)、财务、物流等活动,这些被划分为企业的单个职能或部门,各职能部门的调整都由最高经营层(总经理)决策。

图4-1深圳市绿星纸业有限公司物流组织结构图

绿星纸业采用职能型物流组织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拥有专业化优势,通过将同类专业人员组合在一起,从劳动分工中取得高效率。此外,还可以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重复配置,降低大量成本费用。但是,这种物流组织模式会使各职能部门因为追求只能目标而看不到全局的最佳利益。但对于目前的绿星纸业来说,该物流组织模式比较适合企业发展。

4.1.5业务组织结构分析

(1)业务结构

通过与企业人员进一步地交流,我们总结出企业的业务能力。总经理的主要业务就是负责管理其他管理人员。厂长及其下属部门主要负责不干胶生产业务(生产不干胶标签纸)、卷纸生产业务(生产收银机机纸、POS机机纸等)、复印纸生产业务(生产打印纸和复印纸)、仓储(货物的摆放及装卸货)和配送管理,采购部部长及其下属部门主要负责原料纸采购业务、包装材料采购业务和供应商关系管理,业务部部长及其下属部门主要负责接单业务、新客户的开发和旧客户关系的维系,财务部进行企业财务方面的管理。通过上述总结如(图4-2):

图4-2深圳市绿星纸业有限公司业务结构图

(2)企业资源

企业目前拥有一个有两层且每层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的厂房,一楼主要做复印纸生产业务、仓储和配送,二楼主要做不干胶生产业务和卷纸生产业务。

4.1.6小结

通过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的组织结构较好,从总经理到每个部门层次分明,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业务分工明确,根据工作的强度来配备相应的人员,即减轻员工的负担,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虽然设备数量少,但是齐全,可以支撑企业的业务量,给企业的运营提供保障。

4.2绿星纸业运作流程分析

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物流的基础。在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采购供应、生产、销售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等。以流通加工的纸厂为例,本章主要分析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以及仓库布局分析。

4.2.1供应物流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制造加工行业,供应物流是企业为保证生产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绿星纸业的供应物流也是这样。绿星纸业的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复印纸、卷纸和不干胶纸,但这三类还可以分为许多品种与品牌。不同种类的商品,其供应商不一样;同一种类的商品,也有不同品牌的供应商。因此,绿星纸业的供应商相对较多,据我们与企业物流经理的谈话得知,目前供应商近30家,就自有品牌纸张的供应商就有近10家。由此看来绿星纸业产品数量众多,为了方便使用成本核算方法,下一章节主要以复印纸、卷纸、不干胶纸三种产品进行计算。

图4-3绿星纸业供应商结构图

此外,绿星纸业在供应物流过程中除了有对供应商管理的拓展性活动外,还有供应物流管理的业务性活动,包括计划、采购、储存、供料等环节。

(1)计划

计划是企业根据生产目标以及客户的需求,制定的物品供应计划。由于企业是传统的加工企业,没有专业的物流人才,缺乏科学合理的供应计划,一般是按照以往的订货数据与人员经验,采用电话沟通的方式进行采购。

(2)采购

图4-4绿星纸业采购流程图

采购内容包括提出采购需求、选定供应商、价格谈判、确定交货条件与签订合同并按要求收货付款。根据实地考察,绿星纸业的采购过程大致为:首先,仓储人员清点仓库原料纸的数量,然后将数量不足的产品手工记录下来,上交给采购部;然后,采购部根据该产品最近的销量和波动的价格,选择供应商,tokenpocket官网下载按照企业一贯的合作方式, tp钱包官网地址直接打电话给原料纸供应商进行电话订购,口头约定订单。

(3)储存

在商品的储存环节,供应商将原料纸运输送至厂房后,仓储人员清点验收货物,将它们入库储存并保管。由于企业对库存成本的意识没有严格要求,害怕缺货,因此绿星纸业的库存积压大,此外,商品没有做到先进先出,部分纸制品储存过久,出现发黄,褶皱的货损现象。以下是采购与储存环节的简要流程图:

图4-5绿星纸业采购储存环节流程图

(4)供料

企业供料环节是指所采购的原料纸经过仓储进入工作车间被消耗的过程。绿星纸业的车间工作人员采用领料方式,仓库保管人员采用定额供料的形式。切纸师傅在原料纸使用完之后,就会亲自到仓库找仓储人员领取一定的原料纸,随后仓库的供料员会将一托盘的原材料送到工作车间,方便切纸师傅进行接下来的工作,最后进行实际供料的数量登记工作,查找是否存在物品短缺现象,并及时向采购部门反映,以免因为缺料而影响车间的正常工作。(如图4-6)

图4-6供料流程图

4.2.2生产物流现状分析

生产物流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是企业物流的关键环节,优化企业生产物流,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1)生产类型——成批生产

不同类型的生产过程对应的生产物流系统组织过程与管理方法也不同,因此。在了解企业生产类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生产物流。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程度分,绿星纸业属于成批生产。由于纸制品是通用产品,生产过程具有重复性,但是由于成品纸的种类规格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在生产中成批轮番更换品种,每种成品纸具有一定的批量。

(2)生产流程分析

绿星纸业的产品品种主要有复印纸、卷纸、不干胶纸三大类。

①复印纸生产流程

当复印纸原材料供应到位之后,切纸师傅会根据自身的身高调整升降台到一个合适的高度(方便切纸师傅取原料纸),取相应数量的纸张放到切纸机中,再按照订单要求,裁剪出相应大小的纸。

接下来,切纸机师傅将切好的纸搬到包装台上面,由包装人员进行包装,贴标签。每包装完一规格的纸,打包人员就会将这一规格纸放入纸箱,直至纸箱装满,然后用打包机进行打包。

最后,打包好的一箱纸按照一定摆放规则放到托盘,摆到4~6层左右,仓储人员就用叉车送出工作车间。(如图4-7)

图4-7生产流程图

②卷纸生产流程

工人打开机器,卷纸纸筒会自动进入生产设备。接下来,工人将原料卷纸粘贴在纸筒上,按下开始按钮,机器自动切割原料卷纸并将切割后的纸卷到纸筒上。当卷纸的厚度达到标准时,产成品自动进入包装设备进行包装。最后由卷纸包装人员对包装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交给打包人员进行打包。以下是卷纸生产流程图(如图4-8)。

图4-8卷纸生产流程图

③不干胶纸生产流程

工人打开机器,不干胶纸纸筒会自动进入生产设备。然后工人将原料不干胶纸粘贴在纸筒上,按下开始按钮,机器自动切割原料卷纸、自动印上图案并将切割后的纸卷到纸筒上。由于不干胶纸的标准厚度较大,所以当不干胶纸的厚度达到标准时,由包装人员进行包装,无法由机器自动包装。包装完成后,交给打包人员进行打包。以下是不干胶纸生产流程图(如图4-9)。

图4-9不干胶纸生产流程图

4.2.3销售物流现状分析

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一个衔接点,它与企业的销售订单系统相配合,共同完成产成品的销售任务。销售物流包括产成品的存储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单配送与售后服务的商品回收。

绿星纸业是一个传统的流通加工企业,下游客户零散杂乱,大约有4000多家,客户群主要分布在广州、东莞和深圳地区,由于其销售渠道是靠传统的业务员通过地面推广的方式搭建的,因此渠道运作速度慢、效率低,范围小,而且物流销售信息沟通不及时。绿星纸业目前的销售物流模式已逐渐落后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物流发展,由于线上销售渠道的不畅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星纸业的销售发展和服务质量,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1)企业销售物流组织结构形式

绿星纸业的销售物流组织结构是产品式组织结构形式,绿星纸业的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复印纸、卷纸和不干胶纸,然后按照这三大类产品的不同订单要求组织销售物流,各环节按不同的产品由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来共同完成。如下图:

图4-10绿星产品式组织结构图

(2)销售流程

客户一般会通过电话、微信或QQ等方式向企业业务部下订单,或者直接到场订货,现场提货。业务部收到客户的订单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输入到电脑的订单系统,然后打印4份订单,业务部自留1份订单,剩下3份订单将交给仓储人员,由仓储人员按照订单上的时间出货。如果某些成品纸出现缺货现象,仓储人员会用笔在订单上做上记号,提醒车间工作人员优先生产此类短缺的纸制品,最后,工作车间的人员会根据仓储人员的标记,结合目前生产线的产品情况,进行生产销售。具体流程图如下:

图4-11销售流程图

(3)仓储发货运输

由于企业的纸制品价值低,批量较大,所以企业采用的是用自有车辆公路运输的方式进行货物运输,运输成本由企业自行承担。目前有3辆集装箱货车、1辆微型面包车和1辆封闭货车。当客户的订单量比较小的时候,企业会安排用面包车或封闭货车进行运输;当客户订单量比较大的时候,企业会安排用大型的集装箱货车进行运输。但是企业对运输方面的管理能力较差,装卸货效率低,货损高,空箱返车浪费大,运输成本高。

图4-12运输选择方式

(4)客户关系管理

销售物流的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用户满意度,利用自有的物流运输车队或者物流网络,又或是物流外包的形式,协调企业与顾客在销售和服务上的交互效率与货物质量,以降低的物流成本提供尽可能高的物流服务质量,快速的响应用户需求。

绿星纸业向客户提供传统的客户交互和服务过程。当企业接到顾客投诉时,会及时向客户道歉,了解投诉的原因,并给予对方相应的赔偿,及时将货损产品收回,虽然会增加物流成本,但是有利于跟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增强客户黏性。

4.2.4企业运输车辆与物流设备分析

(1)运输车辆

运输车辆属于物流功能设备,所以这里与物流设备分开说明。

在运输方面,绿星纸业拥有3辆集装箱货车、1辆微型面包车和1辆封闭货车,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大,而且原料纸的供应由原料纸供应商负责运输,因此绿星只要负责销售客户的订单配送的运输工作。目前运输车队的负荷工作量满足企业的产能要求,但是,企业的物流方面管理能力低,导致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上升。

(2)物流设备

绿星纸业的物流设备主要有1台切纸机、7台不干胶机、9台卷纸机、1台打包机、1辆二级门架的内燃式叉车、8台手动液压搬运车、2台手动液压堆垛车、1架升降台、1架登车桥、多个多规格的木制托盘等,具体分析如下表:

表4-3设施设备

物流设备

主要运用

手动液压搬运车

对仓库内成件托盘货物进行短距离运输作业

手动液压堆垛车

在仓库内用来搬运和堆垛托盘物品

移动式登车桥

为内燃式平衡重式叉车行驶上货车提供支撑

内燃式平衡重式叉车

用于将货车上的原料纸卸下,搬运到仓库门口

汽车尾板

安装在集装箱尾部的升降板,用于升降物品,方便装车

升降台

在生产车间用来抬升原料纸,方便取料

托盘

仓库采用的是木质、四向叉入型平托盘,规格尺寸有多种。主要用来集装、堆放原材料和产成品,方便叉车运输搬运。

以下是物流设备在仓库车间的运作流程图:

图4-13企业物流设备运作流程图

4.2.5库存布局分析

(1)仓库现有库存布局

公司仓库面积约为1000㎡,层高4.3m,具体布局如图4-14:

图4-14仓库布局现状平面图

根据现场测量的数据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数据交叉运算,估算出企业的仓容利用率为49.5%。

4.2.6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图4-15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5物流成本分析

基于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本章将以绿星企业2018年3月的企业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分析。

5.1企业物流流程分析

通过上一章节的分析,绿星纸业的运作流程大致如下:

图5-1绿星纸业的运作流程

由此分离出企业的物流流程:

图5-2企业的物流流程

根据上述物流流程,分析企业相关的物流成本。绿星纸业所包含的物流成本主要有人员薪酬、设备折旧费用、打包材料费用以及其余费用。具体费用分类如下:

图5-3人员薪酬

图5-4设备折旧费用

图5-5打包材料费用

图5-6其余费用

5.2基于传统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

1、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已反应但分散于各会计科目的物流成本:

(1)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按物流成本项目设置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物流信息成本,物流管理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和税收成本二级账户,并按物流范围设置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和废弃物物流三级账户,具体如表5-1所示。并对企业内物流,按费用支付形态设置材料费、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特别经费专栏。

表5-1辅助账户设置

一级账户

二级账户

三级账户

费用支付形态

物流动作成本

ü 运输成本

ü 仓储成本

ü 包装成本

ü 装卸搬运成本

ü 物流信息成本

ü 物流管理成本

ü 供应物流成本

ü 企业内物流成本

ü 销售物流成本

回收和废弃物物流

材料费

人工费

维护费

一般经费

特别经费

存货相关成本

ü 资金占用成本

物品损耗成本

保险和税收成本

其他成本

注:勾选项目为本案例企业需具体设置的账户

(2)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全部成本费用,从月度损益表中“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各个项目中,确认物流成本的内容,经分析计算取出一定数值乘以比率算出企业物流成本,对物流成本项目归集。

绿星纸业属于加工企业,物流成本包含人员薪酬、设备折旧、包装材料费用、库存成本、仓库租金等。

其中,物流人员基本薪酬如表5-2所示,设备折旧费如表5-3所示,包装材料费用如表5-4所示,产品销量及平均库存如表5-5所示,其余费用如表5-6所示:

表5-2物流人员薪酬

工种

工资

(元/人)

工作时间(h)

人员数目(位)

工资(元)

厂长

6000

248

1

6000

打包人员

3200

248

3

9600

仓储人员

3400

248

3

10200

配送人员

3400

248

6

20400

采购副经理

4500

248

1

4500

采购人员

4100

248

2

8200

总计

58900

故设备当月折旧 ,计算得出物流设备折旧费用,其中Pi表示设备价值,Qi表示设备数量,Yi表示设备使用年限。

例:集装箱货车折旧费用为: (元)

表5-3设备折旧

设备

数量

价钱(元)

使用年限

折旧(元)

集装箱货车

3

150000

3

12500.00

微型面包车

1

70000

3

1944.44

封闭货车

1

110000

1

9166.67

手动叉车

8

990

5

132.00

手动高架叉车

2

2300

5

76.67

内燃式叉车

1

38000

3

1055.56

托盘

100

33

2

137.50

登车台

1

18000

3

500.00

打包机

3

4500

4

281.25

总间接折旧

25794.08

表5-4包装材料

材料

费用(元)

PP带

15000

透明胶带

1300

打包箱

3200

打包材料总费用

19500

表5-5产品销量及平均库存

产品种类

销售量 (吨)

平均库存量 (吨)

产品进价 (元)

复印纸

150

100

8000

卷纸

200

180

12000

不干胶

30

15

4000

表5-6其余费用

项目

费用(元)

通讯费

1300

仓库租金

120000

车辆和设备燃油费

16000

注:水电费主要应用于生产,物流产生的成本忽略不计。

其中,场地租金应按照面积进行归集,则物流成本 ,Ri表示该项支付费用,η表示仓库容积利用率,其计算比率η为49.5%。计算得出,仓库租金中物流成本为1200049.5%=59400元,具体如表5-7所示。

表5-7物流成本项目归集

项目

费用(元)

物流成本(元)

计算比率(%)

备注

工资津贴

58900

58900

100

金额

包装材料费

19500

19500

100

金额

设备折旧

25794.08

25794.08

100

金额

资金占用

24537.5

24537.5

100

金额

设备燃油费

16000

16000

100

金额

通讯费

1300

1300

100

金额

场地租金

12000

59400

49.5

面积比率

(1)对无法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分离物流成本,根据表5-5数据,计算绿星企业存货产生的资金占用成本。即当月产品资金占用成本

其中, 表示平均库存量, 表示产品单价, 表示企业收益率。根据调研,得知企业内部收益率为9.75%,计算得出复印纸资金占用成本 = 元;同理得,卷纸资金占用成本 为17550元;不干胶纸资金占用成本 为487.5元。

(2)汇总计算。对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三及账户和费用专栏,填入表5-8与表5-9,具体如下所示。

A.运输成本

集中在销售物流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车辆折旧费 ,运输人员薪酬 ,运输燃油费 ,且运输成本 。将燃油费总成本按 分配到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成本账户中,结合表5-6数据,则运输燃油费 ;结合表5-3数据,车辆折旧 约为12500+1944.44+9166.67=23611.11元;表5-2中配送人员薪酬为20400元。

则计算得出,运输成本 =14000+23611.11+20400=58011.11元。

B.仓储成本

集中在企业内物流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仓库租金 ,结合表5-7,故总仓储成本 为59400元。

C.包装成本

集中在企业内物流过程中,主要涉及到打包机折旧费 ,打包员薪酬 ,包装材料费 ,且包装成本 。且打包机折旧费 为281.25元,包装材料费 为19500元,打包人员薪酬 为9600元。

则计算得出,包装成本 =281.25+19500+9600=29381.25元。

D.装卸搬运成本

在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以及销售物流中均有涉及,主要包含仓储人员薪酬 10200,装卸搬运设备折旧 以及燃油费 。且装卸搬运成本 。由表5-2、表5-3以及步骤A可知,仓储人员薪酬 为10200元,装卸搬运设备折旧 为1901.72元,燃油费 ,则装卸搬运成本 为14101.72元。最后,将装卸搬运总成本按 分配到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成本账户中,则每个账户成本为4700.57元。

E.物流信息成本

在供应物流以及销售物流中均有涉及,主要包含通讯费 。由表5.6可知,通讯费 为1300元,即物流信息成本 为1300元。将物流信息成本按1:1分配到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账户,则每个账户成本为650元。

F.物流管理成本

在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成本中均有涉及。其中,供应物流账户中主要涉及采购副经理薪酬以及采购人员薪酬,表示为 。企业内物流以及销售物流账户中主要涉及厂长薪酬,表示为 ,按照1:1比率分配。结合表5-2,计算物流管理成本 ,供应物流账户 =4500+8200=12700元,企业内物流账户以及销售物流账户均为6000/2=3000元。故物流管理成本

计算得出,物流管理成本 =12700+3000+3000=18700元。

G.资金占用成本

集中在企业内物流过程,由(1)计算可知,

表5-8企业物流成本表(主表)

单位:元

项目

供应物流成本

企业内物流成本

销售物流成本

物流总成本

物流动作成本

运输成本

-

-

58011.11

58011.11

仓储成本

-

59400

-

59400

包装成本

-

29381.25

-

29381.25

装卸搬运成本

4700.57

4700.57

4700.57

14101.72

小计

4700.57

93481.82

62711.68

160894.08

物流信息成本

650

-

650

1300

物流管理成本

12700

3000

3000

18700

存货相关成本

资金占用成本

-

24537.50

-

24537.50

物流成本合计

18050.57

121019.32

66361.68

205431.58

表5-9企业物流成本支付形式

单位:元

材料费

人工费

维护费

一般经费

特别经费

合计

物流功能成本

物流运作成本

运输成本

-

20400

37611.11

-

-

58011.11

仓储成本

-

-

59400

-

-

59400

包装成本

19500

9600

281.25

-

-

29381.25

装卸搬运成本

-

10200

3901.72

-

-

14101.72

小计

19500

40200

101194.08

-

-

160894.08

物流信息成本

-

-

-

1300

-

1300

物流管理成本

-

18700

-

-

-

18700

存货相关成本

资金占用成本

-

-

-

-

24537.50

24537.50

物流成本合计

19500

58900

101194.08

1300

24537.50

205431.58

(1)计算产品的间接物流成本

对产品的间接成本进行归集,总间接成本用 表示,则 在数值上与物流功能成本一致,即总间接成本 ,计算得出,总间接成本用 为180894.08元。

(2)计算产品成本分配率以及产品成本

按产品销量 对间接物流成本进行分配,则产品分配率 ,计算得出,产品成本分配率 为476.04。则产品间接成本 。绿星企业产品直接成本为各项产品资金占用成本,故可得结果如表5-10所示:

表5-10产品物流成本计算

单位:元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

产品间接成本

71405.56

95207.41

14281.11

直接成本

6500.00

17550.00

487.50

总成本

77905.56

112757.41

14768.61

单位成本

519.37

563.79

492.29

物流总成本

205431.58

5.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 5.3.1作业成本计算模型的建立

(1)建立资源库

公司拥有的全部资源(用l表示),可以划分为x项,则l=[l1,l2,……,lx],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将具体作业合并为M个作业中心,同时建立作业中心成本库。针对每个作业中心,可以建立M个作业中心成本库(用B表示),即B=[b1,b2,……,bm]。

表5-11列示了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对公司的物流成本核算时应当确定的主要作业,同时根据各具体作业实现的功能划分出7个作业中心。(如表5-11)

表5-11物流作业中心及具体作业

作业中心

具体作业名称

采购单处理中心(b1)

采购订单生成(h1)

运输作业中心(b2)

产品运输(h2)

原材料入库作业中心(b3)

原材料入库(h3)、装卸搬运(h4)

仓储作业中心(b4)

仓库维护(h5)、产品储存(h6)

产成品入库作业中心(b5)

产成品入库(h7)、装卸搬运(h8)

产成品出库作业中心(b6)

产成品出库(h9)、装卸搬运(h10)、打包装车(h11)

管理作业中心(b7)

物流作业管理(h12)、通讯(h13)

(2)确定资源动因、归集作业中心成本费用

1)计算公司的资源动因分配率

在确定作业中心的前提下,以公司的重点作业做研究对象,分析企业的资源和资源动因,如表5-12所示。

表5-12作业中心的资源与资源动因分析

作业中心

资源

资源动因

采购订单处理作业中心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小时)

运输作业中心

车辆折旧费用

运输公里数(公里)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小时)

燃油费用

运输公里数(公里)

原材料入库中心

燃油费用

运输公里数(公里)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设备使用次数(次)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小时)

仓储中心

仓库租金

占用面积(平方米)

登车台折旧费用

平均库存量(吨)

托盘折旧费用

使用数量(个)

产成品入库中心

燃油费用

运输公里数(公里)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设备使用次数(次)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小时)

产成品出库中心

燃油费用

运输公里数(公里)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设备使用次数(次)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小时)

打包台折旧费用

打包次数(次)

(装车)打包材料费用

打包次数(次)

管理作业中心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小时)

通讯费

通讯次数(次)

假设某项资源的分配率为R,该项资源总耗费为Ci,则公司x项资源各自总的耗费分别为:Ci=[C1,C2,...,Cx](C1,C2,...,Cx分别为每项资源消耗费用);该项资源所消耗的动因量为Zi,相对应的x项资源各自消耗的动因量分别为:Zi=[Z1,Z2,...,Zx](Z1,Z2,……,Zx分别为各项资源消耗的动因数量)。由此,可以得到企业所耗费的资源动因分配率,即:该项资源的总耗费Ci除以该项资源耗费的动因量Zi。计算公式为:

2)计算作每个作业中心消耗各项资源的费用

设一个作业中心应分配的资源耗费为Cbm=[Cwk](其中Cwk表示第w项作业中心消耗第k项资源的耗费,w=1,2,……,m,k=1,2,……,x);作业中心资源所耗费的动因量为Zbm,Zbm=[Zwk](其中Zwk表示第w项作业中心消耗第k项资源的动因量,w=1,2,……,m,k=1,2,……,x)。由此,可以得到某项作业中心应当分配的某项资源的耗费等于该项作业中心所耗费的该项资源动因量乘以资源动因分配率。计算公式为:

相应的矩阵展开式为:

由此,可以计算出某项资源耗费等于各作业中心耗费的该项资源的成本总和,即m个作业中心消耗消耗该项资源的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相应的矩阵展开式为:

3)计算作业中心成本

假设作业中心成本库的成本为Hbm,则m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别为:Hbm=[Hb1,Hb2,……,Hbm](Hb1,Hb2,……,Hbm分别表示作业中心1,2,……,m的成本),则某作业中心成本库的总成本等于该作业中心成本库应当分配的耗费所有资源总和,相应的计算公式为:

相应的矩阵展开式为:

4)确定作业动因,分配作业成本

成本对象与作业的消耗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产品的产量决定了作业的消耗量,作业动因反映出了这种逻辑关系。以公司三种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作业中心和作业动因,如表5-13所示。

表5-13 作业中心的作业动因分析

作业中心

作业动因

采购订单处理作业中心

采购订单量

运输作业中心

运输次数

原材料入库作业中心

搬运次数

仓储作业中心

平均库存量

产成品入库作业中心

入库次数

产成品出库作业中心

出库次数

管理作业中心

平均库存量

①计算作业动因率

假设作业中心的作业动因量为Q,Q=[Q1,Q2,……,Qm](Q1,Q2,……,Qm分别表示1,2,……,m个作业中心的作业动因量),同时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为Hbm,作业中心的作业动因分配率为P。由此,可以得到作业中心作业动因分配率等于某作业中心成本库的作业成本除以该作业中心的作业动因量,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②计算成本计算对象的作业成本

假设公司有t个成本计算对象,与之相对应的成本计算对象所分配的作业中心成本为Uvt,则Uvt=[Uwk](其中,w=1,2,···,t;k=1,2,····,m;Uwk表示第w个成本计算对象在第k项作业中心的消耗情况);Qvt为成本计算对象消耗的各作业中心的作业动因量,有Qvt=[Qwk](Qwk表示第w项成本计算对象在第k项作业中心里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由此,可以得出某项成本计算对象应当分配的作业中心成本等于该成本计算对象耗用该作业中心的作业动因量乘以作业动因分配率,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相应的矩阵展开式为:

③计算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假设Vvt为成本计算对象t的成本,有Vvt=(V1,V2,……,Vt);Kvt为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t的直接成本,有Kvt=(k1,K2,……,Kt);由此可以得出某项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等于该成本计算对象应当分配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加上所消耗的直接成本,则某项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相应的矩阵展开式为:

④计算全部产品的总成本

假设C为全部成本计算对象总成本,则全部成本计算对象的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⑤计算各产品的单位成本

假设 为成本计算对象t的单位成本,Hv为成本计算对象的销售量,则各成本计算对象的单位成本等于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除以销售量,计算公式如下:

5.3.2应用作业成本法对公司物流成本核算过程

(1)建立资源库

公司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简化为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工资(l1)、车辆折旧费用(l2)、燃油费用(l3)、搬运设备折旧费用(l4)、登车台折旧费用(l5)、托盘折旧费用(l6)、仓库租金(l7)、装车打包材料费用(l8),打包机折旧费用(l9),通讯费(l10),并由此建立作业的资源库。

(2)建立作业中心成本库

公司产品涉及到的物流流程为:采购员发出采购订单,供应商运送货物至公司仓库,仓库仓储人员对货物进行入库、储存、搬运等作业;仓储人员对加工完成后的产成品进行搬运、储存、打包、出库等作业;配送员按订单配送产品至客户处,在整个过程中还有管理作业。

根据作业成本的特征,将上述物流过程划分为7项,分别是:采购订单处理作业、运输作业、原材料入库作业、仓储作业、产成品入库作业、产成品出库作业、管理作业。针对每项作业分别设立独立的作业成本库,并确定各项作业中心消耗的资源种类。公司的各项作业的资源表如表5-14。

表5-14各项作业资源表

作业中心

具体作业名称

资源

采购单处理中心(b1)

采购订单生成

人员工资(l1)

运输作业中心(b2)

产品运输

人员工资(l1)

车辆折旧费用(l2)

燃油费(l3)

原材料入库作业中心(b3)

原材料入库

装卸搬运

人员工资(l1)

燃油费(l3)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l4)

仓储作业中心(b4)

仓库维护

产品储存

登车台折旧费用(l5)

托盘折旧费用(l6)

仓库租金(l7)

产成品入库

作业中心(b5)

产成品入库

装卸搬运

人员工资(l1)

燃油费(l3)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l4)

产成品出库

作业中心(b6)

产成品出库

装卸搬运

打包装车

人员工资(l1)

燃油费(l3)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l4)

装车打包材料费用(l8)

打包台折旧费用(l9)

管理作业中心(b7)

物流管理

通讯

人员工资(l1)

通讯费(l10)

(3)确定资源动因、归集作业中心成本库费用

1)确定资源动因及资源动因量

首先根据各个资源的性质确定各项资源的动因;然后以一个月为时间区间,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记录在流通加工的物流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动因量,公司的资源动因和资源动因量在一个月内的情况如表5-14所示。

表5-15各项资源动因及其资源动因量

作业中心

资源

资源动因

资源动因量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

合计

采购订单处理作业中心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h)

276

413

55

744

运输

作业中心

车辆折旧费用

运输公里数(公里)

5805

7740

1161

14706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h)

585

780

117

1482

燃油费用

运输公里数(公里)

5805

7740

1161

14706

原材料入库作业

中心

燃油费用

运输公里数(公里)

42

63

9

114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设备使用次数(次)

107

161

22

290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h)

6

10

1

17

仓储

作业中心

仓库租金

占用面积(平方米)

160

288

24

472

登车台折旧费用

平均库存量(吨)

100

180

15

295

托盘折旧费用

使用数量(个)

34

61

5

100

产成品入库作业

中心

燃油费用

运输公里数(公里)

948

1264

190

2402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设备使用次数(次)

2410

3213

482

6105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h)

143

191

29

363

产成品出库作业

中心

燃油费用

运输公里数(公里)

948

1264

190

2402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设备使用次数(次)

2410

3213

482

6105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h)

437

582

88

1107

打包台折旧费用

打包次数(次)

39819

53092

7964

100875

(装车)打包材料费用

打包次数(次)

39819

53092

7964

100875

管理作业

中心

通讯费

通讯次数(次)

40

72

6

118

人员工资

人员工时(h)

143

257

21

421

2)计算资源动因分配率和资源总消耗

根据5.2章节中的数据,得出公司3月份各项资源耗费的情况,如表5-16所示:

表5-16各项资源耗费情况

单位:元

资源

资源消耗Cl

人员工资

58900.00

车辆折旧费用

23611.00

燃油费用

16000.00

装车打包材料费用

19500.00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1264.00

登车台折旧费用

500.00

托盘折旧费用

138.00

打包机折旧费用

281.00

仓库租金

59400.00

通讯费

1300.00

根据作业成本核算的模型中的公式 来计算各项资源的动因分配率,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出各个资源在各成本中心中的消耗,最后根据模型中资源耗费的公式 ,对资源的分配情况进行检验。作业资源耗费计算结果如表5-17所示:

表5-17作业资源耗费计算

单位:元

资源

作业中心

耗费

资源量

资源动因量

资源动因分配率

作业中心资源消耗

作业资源耗费

人员工资

采购订单处理作业中心

744

4134

14.25

10600.29

58900.0

运输作业中心

1482

21115.09

原材料入库作业中心

17

242.21

产成品入库作业中心

363

5171.92

产成品出库作业中心

1107

15772.21

管理作业中心

421

5998.28

车辆折旧费用

运输作业中心

14706

14706

1.61

23611

23611.0

燃油费用

运输作业中心

14706

19624

0.82

11990.22

16000.0

原材料入库作业中心

114

92.95

产成品入库作业中心

2402

1958.42

产成品出库作业中心

2402

1958.42

打包机折旧费用

产成品出库作业中心

100875

100875

0.003

281.00

281.00

装车打包材料费用

产成品出库作业中心

100875

100875

0.19

19500.00

19500.0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原材料入库作业中心

290

12500

0.10

29.32

1264.00

产成品入库作业中心

6105

617.34

产成品出库作业中心

6105

617.34

登车台折旧费用

仓储作业中心

472

472

1.06

500.00

500.00

托盘折旧费用

仓储作业中心

100

100

1.38

138.00

138.00

仓库租金

仓储作业中心

472

472

254.24

59400.00

59400.0

通讯费

管理作业中心

118

118

11.02

1300.00

1300.00

3)计算作业中心成本

通过计算得到了每种资源在每个作业中心的耗费量,下面将确定出作业中心的总成本。根据通过上述模型中的公式 计算各个作业中心所消耗的全部资源费用。具体计算结果如表5-18所示:

表5-18作业中心资源消耗计算

单位:元

作业中心

资源

资源消耗

作业中心总成本

采购订单处理作业中心

人员工资

10600.28

10600.28

运输作业中心

车辆折旧费用

23611.00

56716.31

人员工资

21115.09

燃油费用

11990.22

原材料入库作业中心

燃油费用

92.95

364.48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29.32

人员工资

242.21

仓储作业中心

仓库租金

59400.00

60038.00

登车台折旧费用

500.00

托盘折旧费用

138.00

产成品入库作业中心

燃油费用

1958.42

7747.68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617.34

人员工资

5171.92

产成品出库作业中心

燃油费用

1958.42

38128.97

搬运设备折旧费用

617.34

人员工资

15772.21

打包台折旧费用

281.00

(装车)打包材料费用

19500.00

管理作业中心

人员工资

5998.28

7298.28

通讯费

1300.00

合计

180894.01

(4)确定作业动因,分配作业成本

1)计算作业动因率

首先确定各项作业中心成本库的作业动因、作业动因量,然后根据作业成本模型中给出的公式 ,计算出作业动因分配率,具体计算结果如表5-19所示:

表5-19成本动因率计算

单位:元

作业中心

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量

作业中心成本

作业

动因率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

合计

采购订单处理作业中心

采购订单量

10

15

2

27

10599.95

392.59

运输作业中心

运输次数

420

560

84

1064

56242.60

52.86

原材料入库

作业中心

搬运次数

107

161

22

290

359.05

1.24

仓储作业中心

平均库存量

100

180

15

295

60038.00

203.52

产成品入库

作业中心

入库次数

2410

3213

482

6105

7631.64

1.25

产成品出库

作业中心

出库次数

2410

3213

482

6105

37494.12

6.14

管理作业中心

平均库存量

100

180

15

295

7298.28

24.74

2)计算服务产品成本和产品的单位成本。

根据模型中的公式 计算三种产品的作业成本,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三种产品的成本,其中产品的直接成本为各产品的资金占用成本。具体计算过程如表5-20、5-21、5-22所示:

表5-20产品直接成本

单位:元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

直接成本

65000.00

17550.00

487.50

表5-21产品作业成本计算

单位:元

作业中心

成本动因量

作业动因率

作业成本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

采购订单处理作业中心

10

15

2

392.60

3926.03

5889.04

785.21

运输作业中心

420

560

84

53.30

22388.02

29850.69

4477.60

原材料入库作业中心

107

161

22

1.26

134.48

202.35

27.65

仓储作业中心

100

180

15

203.52

20352.00

36633.60

3052.80

产成品入库作业中心

2410

3213

482

1.27

3058.46

4077.52

611.69

产成品出库作业中心

2410

3213

482

6.25

15051.73

20066.89

3010.35

管理作业中心

100

180

15

24.74

2473.99

4453.19

371.10

合计

67384.71

101173.29

12336.40

表5-22产品成本计算

单位:元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

直接成本

6500.00

17550.00

487.50

作业成本

67384.71

101173.29

12336.40

产品成本

73884.71

118723.29

12823.90

3)计算公司物流总成本

根据公式 计算公司当月的物流总成本。结果如表5-23所示:

表5-23物流总成本

单位:元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

产品成本

73884.71

118723.29

12823.90

公司当月物流总成本

205431.90

4)计算产品单位成本

根据公式 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结果如表5-24所示:

表5-24产品单位成本

单位:元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

产品平均成本

492.56

593.62

427.46

5.4基于价值工程方法的物流作业优化

绿星企业长期以来对物流管理不够重视,因而现有的物流环节中存在一些不合理或不增值的作业,通过作业成本法分析,将每种产品的作业成本结果核算出来,如下:

表5-25产品成本对比

单位:元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

直接成本

6500.00

17550.00

487.50

作业成本

67384.71

101173.29

12336.40

作业成本占比

91.2%

85.2%

96.2%

产品成本

73884.71

118723.29

12823.90

由表5-25可知,复印纸、卷纸、不干胶三种产品作业成本占比较大,分别为91.2%、85.2%和96.2%,说明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增值措施改善作业成本环节,在这里,引入价值工程方法进行分析优化。

价值公式:

式中V——某项物流作业的价值

F——该项物流作业的功能

C——该项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费用

(1)问题分析——F不变,C下降

根据表5-18可知,在复印纸、卷纸、不干胶三种产品的作业成本当中,运输作业中心、仓储作业中心和产成品出库作业中心的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费用较高,而这些作业中心的成本分别由(车辆折旧费用、人员工资、燃油费用)、(仓库租金、登车台折旧费用)、(燃油费用、搬运设备折旧费用、人员工资、打包台折旧费用、打包材料费用)组成。而仓库租金、人员工资、设备折旧费用、材料费用一时难以降低,所以主要优化燃油费用。而导致燃油费用较高的原因是运输和出库次数较高。因此,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运输次数和出库次数两个指标,减少物流的重复作业或减少物流相关资源的浪费,降低物流作业成本,从而提高运输和出库搬运的效益,即为F不变,C下降。

(2)具体优化措施——双仓法

根据我们实地调研时发现,企业运输次数和出库次数这两个指标之所以较高,是因为仓库摆放混乱,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摆放(按照大致的位置进行摆放)。所以在进行作业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运输线路上的错误,或者运错了货物,造成运输次数和出库次数较大。

所以,我们根据企业仓库储存货物的特性,再结合“双仓法”,重新规划了商品的位置,如下:

图5-7优化后的仓内布局

再结合商品的运输次数和出库次数,进行分类摆放。运输次数较高的原材料可以放置在离工作车间较近的位置,出库次数较高的产成品可以放置在离出口较近的位置,如下:

图5-8分类摆放

结合目视化方法,该布局方式可以降低出错率,从而降低作业成本。

(3)优化效果

图5-9 优化效果

6总结

(1)成本差异

根据研究对象深圳市绿星纸业,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对该流通加工类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分析,感触颇深,深刻地体会到实践与课本结合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较全面地了解了该企业的物流成本情况,通过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对比分析(差异率=(作业成本-传统成本)/传统成本),得出两种成本法下企业所主要经营的产品的物流成本差异,其中,前后区别最大的是不干胶纸类产品,达到—13.17%。

表6-1两种成本法下企业所主要经营的产品的物流成本差异

产品

复印纸

卷纸

不干胶纸

作业成本法

73884.71

118723.29

12823.90

传统成本法

77905.56

112757.41

14768.61

物流成本差异率

—5.16%

5.29%

—13.17%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知道,经过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复印纸和不干胶纸的部分物流成本归到卷纸的物流成本里面。这说明在实际中,在传统成本法下,企业的间接费用都是采用传统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的,忽略了各类产品作业当中的成本差异,导致复印纸和不干胶纸的物流成本偏高。而作业成本法对各项费用分配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够体现企业资源消耗的来龙去脉,所以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就更加准确。

(2)优化建议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复印纸、卷纸、不干胶纸的作业成本占比较大,有一定的优化改进空间。先找出影响三种产品的作业中心,进而找出影响作业成本的原因。再结合企业实际,找出问题所在。通过引入“双仓法”,对企业仓库布局进行优化,降低搬运次数,节省燃油费用,进而达到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

(3)适用范围

根据两种成本法的核算过程来看,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比较适合于企业规模大、管理水平高、间接费用大的企业。而对于绿星企业这种中小型企业来说,没有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能力,也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采用传统成本法进行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所消耗的管理成本会更合理。

(4)总结

企业虽小,但却是传统流通加工行业的缩影之一,我们也发现本企业属于传统的小型加工纸制品公司,业务操作简单,主要业务是生产加工和经销批发,对原材料进行不同规格的裁切、包装成多种类型的纸,主要有复印纸、卷纸、不干胶纸三大类。

在传统成本法下,企业所产的产品按照其耗费的生产时间或按照其产量线形地消耗各项间接费用。因此,间接费用可以以一定的标准平均地分摊到各种产品的成本中。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算是一种近似的分配方法。

在作业成本法下,增加了归集间接计入成本的成本库数量,成本库的增加,一方面使成本归集渠道多样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成本分配的准确性,改变了将间接计入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或产品线中去的标准。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资源、作业层次,它从资源的消耗入手,以多种资源动因(即资源成本的分配标准)为标准按作业中心收集成本,并把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不同的作业动因(即作业成本的分配标准)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

通过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进行间接费用分配,使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特别使比重日趋增长的固定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化的过程明细化,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

在报告的结尾,我们小组对廖诺老师致以真诚的谢意,感谢老师课堂上的教学指导!!

附录1:会议记录

第一次会议

 

会议时间

2018年3月9日

会议地点

教学楼210

 

应到人数

9

实到人数

9

记录人

杨培琛

 

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首先由组长向大家说明本次会议的三个内容:1.如何进行团队沟通?2.初步确定的三个选题?3.报告的Outline。

然后组长组织大家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并在黑板上记录大家的看法。讨论完第一个问题之后,大家对后面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由于在讨论之前,每位组员都有完成组长安排的阅读任务,所以由每位组员讲述各自阅读的内容,然后大家再确定三个选题。我们初步确定的三个选题是:①成本: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对比分析;②采购:采购模型与采购决策;③库存:不确定条件下的库存决策。最后,我们再通过查阅书籍,确定选题①的Outline。在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争论,但我们利用一个投票机制,让大家对双方的观点进行投票,少数服从多数,有效地避免了争论之后的尴尬气氛。

在完成讨论任务之后,我们再一起给小组取一个比较有能量的名字,选来选去觉得“TNT”(炸药,三硝基甲苯)这个名字比较厉害。

今天虽然是小组的第一次讨论,但讨论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希望大家继续加油,合作愉快!

 

第二次会议

会议时间

2018年3月16日

会议地点

教212

应到人数

9

实到人数

9

记录人

张明

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物流经济学选题确定后的论文目录。根据本次会议之前的查读的相关论文的任务,大家根据要求,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在进行初步确定大纲章节后,对二级、三级标题进行了讨论、选择。最终确定了论文完整有效的目录,并对相关的后续工作进行了安排,具体如下:

(1)每人阅读3-5篇相关文献

(2)撰写负责部分的相关文献综述

(3)传统成本法文献综述--杨培琛、钟嘉敏、张明

(4)物流成本文献综述--曾号、赵嘉勇、彭婷婷

(5)作业成本文献综述--吴海琦、仇诗雨、张兆良

截止时间:3月23日

第三次会议

会议时间

2018年03月25日

会议地点

教506

应到人数

9

实到人数

9

记录人

彭婷婷

会议内容

主要讨论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原理,讨论绿星企业物流环节的成本动因归集问题是否合理,比如制造费用的分配、动因率的确定等,具体任务安排:

(1)传统成本法计算-嘉敏、培琛

(2)作业成本法计算-诗雨、海琦、培琛

(3)撰写第一章绪论、文献综述整理-婷婷

(4)撰写物流成本以及成本法的相关理论—嘉勇、张明、兆良、曾号

(5)审核修改-婷婷、诗雨

截止时间:4月9号

第四次会议

会议时间

2018年4月15日

会议地点

教505

应到人数

9

实到人数

9

记录人

吴海琦

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的内容:

(1)对计算部分进行讨论,商量是否合理

(2)初步安排报告的整合工作——培琛、婷婷

(3)报告的修改工作——婷婷

(4)中期汇报PPT的制作——培琛、嘉敏、诗雨

(5)安排其余成员检查报告的内容

截止时间:4月23日

第五次会议

会议时间

2018年04月25日

会议地点

教412

应到人数

9

实到人数

9

记录人

钟嘉敏

会议内容

由于目前队伍任务已基本完成,下一阶段我们将主要进行修改工作。根据中期汇报情况,针对方案存在的不足,对文案理论和计算部分进行梳理。

其次,进一步对论文缺少的内容进行补充,主要方向为可视化EXCEL表格制作以及提出优化。

具体任务安排:

(1)内容继续修改——诗雨、婷婷

(2)摘要、总结部分完善——婷婷、培琛

(3)可视化EXCEL表制作——嘉敏

(4)优化方案——培琛

(5)报告排版——赵良、培琛

(6)总审核——婷婷、培琛

截止时间:5月10号

第六次会议

会议时间

2018年05月11日

会议地点

机房

应到人数

9

实到人数

9

记录人

仇诗雨

会议内容

主要讨论“麦当劳采购案例”的订货原理。

PPT的制作——培琛、婷婷、诗雨

截止时间:5月12号

第七次会议

会议时间

2018年05月18日

会议地点

内饭二楼

应到人数

9

实到人数

9

记录人

赵嘉勇

会议内容

主要进行报告的再次了解,例如企业业务流程、成本法的核算等。

(1)安排PPT的制作——海琦、诗雨、嘉敏、嘉勇、兆良、曾号、张明

(2)展示视频制作——杨培琛

(3)PPT展示——婷婷、培琛、诗雨

截止时间:5月25号

第八次会议

会议时间

2018年05月27日

会议地点

教210

应到人数

9

实到人数

9

记录人

曾号

会议内容

主要讨论最后一次的报告展示、视频效果查看、队员相互答疑以及模拟答辩,相互加油打气,畅谈学习本课程的感想,希望5月28日的展示答辩可以收获一个满意的结果,不辜负大家从开学到现在的努力。

附录2:企业参观照片

附录3:感想

(1)组长:杨培琛

廖老师是一位活泼可爱的老师,其课堂内容也非常有趣。我觉得廖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适合我们,她根据物流经济学的知识结构和特点,重点传授相关知识。

此外,廖老师授课有条理,层次清晰,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而且她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能够让同学们激发潜能,敢于创新。

而且,廖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平时我们也经常与老师进行沟通,老师也能够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我们受益匪浅。

最后,廖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对待学生严格要求,使课堂气氛比较积极热烈。课堂内容充实,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教学内容丰富有效,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有时还能够随口说一些英语,很受同学欢迎。

非常感谢老师一学期来的教学指导,老师辛苦了!也非常感谢本小组其他成员的相助与相伴!

(2)彭婷婷

首先,感谢廖诺老师一学期的谆谆教诲!

我们前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物流经济学的含义与相关方法,物流经济学是以对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为基础,重点集中在资源配置或要素分配、企业运作与流程优化等的经济节约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我们进行问题讨论,比如麦当劳的订货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计算的方式,使课堂气氛格外热烈,我们学生也对麦当劳的订货方式与订货数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不只是课本上死气沉沉的文字。最重要的是,老师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说每个小组都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法创意去思考这个问题,去创新这个订货量、订货时间,就算我们做的不够好,老师也毫不吝啬她的赞美与鼓励,所以我觉得老师这个方法很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此外,这门课还有另一个任务——小组报告,我们小组选择物流成本的相关题目进行研究分析,因此我们重点学习了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对比分析,掌握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框架,除了了解到传统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外,还掌握了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与核算方法,并且将其具体运用到我们所调研的企业中去,发现虽然作业成本法比较科学合理,但是并不一定适合这种传统的中小型流通加工企业,可能采用传统成本法更适合企业的日常运作与管理。

我们小组8个人也在队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一步一步地完成这份报告,最后,希望交上的这份答卷,老师能够满意。

(3)吴海琦

本学期开设的物流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忙大学生解决现实中的需要,如课程业论文的撰写,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透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物流成本研究的重要性、如何运用作业成本法分析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论文的撰写等知识。除此之外,廖诺老师会根据学习的内容,结合实际的情况,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们更好的吸收有关物流经济学的知识,如课堂上用麦当劳真实的采购数据,让同学们模拟采购负责人确定采购量,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学习有关物流经济学知识的乐趣以及价值所在。

课堂外的学习。课堂外的小组讨论学习是小组成员掌握知识,提高感悟必不可少的过程。小组成员在课堂外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当中,认真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就是我的总结和感受。透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以及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交流,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忙。十分感谢廖诺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

(4)钟嘉敏

感谢廖老师本学期的教导。

学习物流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培琛和婷婷组织得很有条理,在进度上抓的很紧,分工明确,小组整体合作氛围较好。我个人主要负责传统成本法的文案、计算以及可视化EXCEL的设计。

挑战主要在于计算以及文案方面:计算过程耗时较长,需确认所需成本数据、需计算的成本类型(产品物流成本还是产品整体成本),以及各类成本的归类。文案撰写过程中难点主要在于框架(关于传统成本法计算实例非常少,且大多过程简略,直接出结果,账户设置涉及财会知识)和各个物流功能的成本归集(数据需频繁更新)。可视化EXCEL表主要工作量在于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难度不大。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以书本为主,拓展为辅,积极带领我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麦当劳采购计算的案例分享,可以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在许多课堂中,我们很多老师都会选择直接跳过,很感谢老师能够根据真实的案例让我们进行模拟。在采购案例计算过程中,我们更好地理解到定期采购的相关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公式。

(5)仇诗雨

物流经济学是物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经济学,是以物流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它是主要研究物流活动中如何遵循经济规律,依据经济目标而对物流行为进行优化的课程,这是百度百科对物流经济学的定义。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门主要与数学有关的课程,可能会较为枯燥。但实际开始上这门课时,我发现授课的廖诺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活泼风趣的语言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经验结合起来,极大地增大了我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计算麦当劳采购决策的那一堂课,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廖诺老师的授课让我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吸收了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其中过程愉快。

除了课堂授课,廖诺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小组论文的作业,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和答辩。在队长杨培琛的合理规划和带领下,我们展开了多次会议,会议气氛活跃;小组内合作融洽,小组成员们都积极配合,并严格要求自己。在这次的小组作业中,我们参观了绿星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探讨了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并分析找出了优化企业物流过程的方法。我从中小组作业中获得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运营的经验,并学会了与小组成员高效率合作的技巧,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廖诺老师的循循教导!

(6)曾号

大三的下半学年里,学了一学期的《物流经济学》,学到的知识不能说有很多,但确实有一定的收获。

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对这门课有了一个笼统的了解之外,学得比较深入一点的内容大概是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这部分内容吧。没办法,谁叫我们课程论文选的就是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这部分的内容。为了写好这部分的内容,整个小组除了提前学习了相关的课本知识、连续好几周似乎天天有的线上讨论以及小半个学期几乎每周举行的线下会议,还找时间一起进行了企业参观。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对成本这部分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当然,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而这也是我接下来应该去努力改正的。

(7)张兆良

物流经济学,说到底就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研究对象,它跟本学期学习的物流成本有相当的关联,但物流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目标不单单是为了节约成本,作为物流学与经济学的一门交叉性学科,依然可以用物流管理关注的5R说明其本质,只不过还要注重效益的提升。

本人对“经济”的定义还是有点模棱两可。曾经看过一些另类的关于经济学的书,作者们对“经济”的定义总结起来定义是诸如“合理”、“合适”之类的词。我认为这类定义放在物流经济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通过合适的操作让物流实现5R的同时兼顾了投入的成本和得到的效益。

学习物流经济学这门课如同其他学科一样,老师教的内容毕竟有限,就连书上的见解也只是主流观点,唯有不断查找、学习相关知识和实践才能真正学会本科知识且善用之。此次,老师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设定的课题研究,我有幸与众多学习认真的队员共事,获益匪浅。共事期间,各位对报告质量的要求颇高,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热情研究报告内容涉及的问题,令人感慨好的成果时需要时间、精力加上不断改进。经此一役,感觉在撰写报告和完成作业的理解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不应再拘泥于书本的知识,更要善用网络和个人可利用资源实现目标。

(8)张明

物流经济学用比较开放式的学习方法进行,一开始还有点不知所措。但真正进入其中时,才感觉到跟以前自己听完课就放下,等考试再重新拾起课本复习的状态完全不同,这是一场持续的自主自律的学习,在和别人的思想碰撞中思考、探索,受益匪浅。不得不说,一篇经济学论文下来,从队友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对事情的认真和负责,他们对知识的热情,他们的工作能力等等,都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与优秀同学之间的巨大差距,反思自己,也督促着我不断向他们学习,在以后的时间里变得更好。

(9)赵嘉勇

大三下学期,开了物流经济学这门课,当时有点怀疑是不是学校用来凑课程数量强行加的课程——又是“物流”又是“经济学”的岂不是两门学科都是泛泛而谈?后来发现里面确实有点东西,至少在物流学里面是极为重要的分支。

平心而论,老师您对我影响较大的不是课程方面的知识,而是平时上课时提及的国外的教育方式和更广阔的世界观,以及更加细分、专业、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在以往的课程里其余老师都未曾展示过。尤其是第二节课,您说的“考研已经不是考不考,而是什么时候考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十分抱歉的是这个学期我逃过两次课,并不是您讲课枯燥——平心而论您讲课实在生动有趣,而是当时在参加某个对我来说十分合适的实习面试,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请假,望您理解。

已经快到期末了,我会认真准备答辩,也对这学期的课程学习进行总结,感谢老师这学期的教导。





Powered by tp钱包官网下载app安卓版最新版本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