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钱包官网地址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02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肿瘤科达春丽:牢记“抗癌密码”,享健康生活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位列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首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癌症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饮食失衡是五大可干预的致癌危险因素。
“科学防癌,健康生活,是每个人对抗癌症的第一道防线。”在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让我们跟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达春丽博士,一起解读“抗癌密码”。
专家简介》》》
达春丽: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以肿瘤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和精准治疗,尤其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攻头颈部及胸部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曾主持及参与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课题数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国内期刊10余篇,参编论著1部,实用新型专利1项。
各类“吸烟”人群:避免生活中的隐形杀手
1.吸烟者。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病风险和概率也就越高。戒烟,越早越好。
2.长期吸入厨房油烟的人群。长期吸入厨房油烟的人群不仅会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还可能导致肺癌。建议烹饪时全程开启油烟机,减少高温爆炒,可有效降低肺癌发生概率。
3.环境污染。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及其衍生的化合物导致的雾霾天气。2014年,发表在权威期刊《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指出,雾霾会造成PM2.5沉积于肺部引发炎症,tokenpocket官网下载进而导致恶性疾病。建议大家在雾霾天佩戴N95口罩, tp钱包官网地址增强防癌意识。
4.装修引起的空气污染。室内装修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重视新房装修后通风及持续时间,可减少装修污染相关性肿瘤发生。
饮食习惯不好的人群:破解舌尖上的防癌密码
1.低盐低糖,清淡饮食。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建议成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平时也要减少对食物进行煎炸烧烤,多用蒸、煮、炖,避免高温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
2.红肉限量,加工肉慎选,戒除隔夜、霉变食物。过多的营养物质摄入,特别是富含丝氨酸和蛋氨酸的食物将更有可能诱发癌症;食物存放时间越久,亚硝酸盐含量越多;黄曲霉素为Ⅰ类致癌物,致癌能力是二甲基亚硝胺的7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经常摄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风险。建议每日红肉摄入量≤70克,香肠、火腿等含亚硝酸盐的加工肉尽量少吃。坚决抵制隔夜食物及霉变食物。
3.多吃彩虹色蔬果,戒槟榔,限酒精。胡萝卜、蓝莓等富含抗氧化剂,可抑制细胞癌变;而权威期刊《柳叶刀·肿瘤学》的一项研究证实: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的Ⅰ类致癌物,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多吃彩虹色蔬果,戒除咀嚼槟榔,减少酒精摄入,可使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
爱偷懒的人群:动起来,激活“抗癌力”
长期缺乏锻炼的上班族,患癌风险会增加。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内免疫细胞减少,大大增加患癌的概率。
运动是天然“抗癌药”。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跳舞等,可降低患乳腺癌、肠癌的风险20%~30%。久坐族每小时起身3分钟,简单拉伸即可改善代谢,降低子宫内膜癌等风险。力量训练,如哑铃、弹力带等练习每周2次,能提升肌肉力量,增强免疫力,对抗癌症消耗。
好心态:隐形“防癌盾”
长期压力、焦虑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癌症风险。
每天进行10分钟正念冥想,可以降低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
培养兴趣爱好:绘画、园艺等能舒缓情绪,提升心理韧性。
https://www.imtokent.net建立社交支持网:与亲友定期交流,释放负面情绪。
高危人群:制定您的防癌计划
很多癌症类型通常在特定年龄段内发生的风险更高。另外,个人健康状况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筛查的时机。对于具有肿瘤家族史、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具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在体检中发现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则需要调整起始筛查年龄或加强筛查频率。
以下人群需加强筛查与干预:
1.家族遗传史:如BRCA基因突变(乳腺癌/卵巢癌)、林奇综合征(肠癌)。
2.慢性病患者:乙肝/丙肝(肝癌),HPV感染(宫颈癌),幽门螺杆菌(胃癌)。
3.职业暴露者:长期接触石棉、苯、电离辐射的工人。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让我们共同承诺:
戒掉一支烟,减少一杯酒;
多吃一碟菜,多走一千步;
早做一次筛查,传递一份知识。
科学防癌,从每一天的健康生活开始;携手同行,让生命之树常青。(资讯)
原标题:科学防癌,健康生活,“抗癌密码”要牢记
编辑:牟小容 责编:王峻 审核:毛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